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无障碍 简体 | 繁体 长者模式 长者模式

政务公开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区文化和旅游局
名    称 :
武清区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印发武清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4—2035年)的通知
索   引  号 :
11120222MB17271483/2024-00001
发 布 机 构 :
天津市武清区文化和旅游局
发 文 字 号 :
武文旅发〔2024〕4号
主    题 :
文化旅游\文化;文化旅游\旅游
成 文 日 期 :
发 文 日 期 :
有   效  性 :
有效
行政规范性文件:

武清区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印发武清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42035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武清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4—2035年)》已经区政府第13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武清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41224

(此件主动公开)


武清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20242035年)



武清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4


第一章规划总则1

一、规划性质1

二、规划范围1

三、规划期限1

规划依据1

第二章发展环境与基础条件3

政策规划解读3

二、产业发展现状8

三、市场趋势分析11

四、发展条件综合评估13

第三章目标定位14

一、指导思想14

二、总体定位14

三、发展思路14

四、发展目标15

五、发展策略16

六、市场定位17

第四章空间布局18

一、一带串古今18

二、三核塑中心19

三、五组团促发展19

第五章1586全域旅游产品体系规划20

一、一 大文化特色产品20

二、五大休闲度假产品21

三、八大新业态产品26

四、大系统服务工程28

第六章精品旅游路线设计34

一、旅游主题节点34

二、旅游路线34

第七章公共服务规划35

一、旅游交通35

二、旅游咨询36

三、智慧旅游36

四、旅游标识36

五、旅游厕所37

第八章市场营销体系规划37

一、旅游品牌营销37

二、旅游节事活动38

第九章分期行动规划38

一、近期行动规划(2024202538

二、中期行动规划(2026203042

三、远期行动规划(2031203545

四、项目分期建设表46

第十章机制建立与政策保障48

一、管理机制49

二、政策保障49

三、人才保障49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性质

本规划从武清区旅游业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出发,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全资源整合、全产业融合、全体系覆盖、全社会参与,将旅游产业融入全区发展各个层面,对武清旅游发展的战略、空间布局、重点项目、配套系统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形成可操作的工作思路和措施,指导武清区全域旅游建设和发展。在规划期内武清全域范围内的旅游开发和旅游建设相关活动、行为应与本规划的主要思路相衔接。

二、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武清区行政区划范围,包括5个街道、24个镇,总面积约1574平方公里。

三、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242035年。主要分近、中、远三期,近期为2024年至2025年,是全域旅游启动与初步发展阶段;中期为2026年至2030年,为全域旅游重点建设与深化阶段;远期为2031年至2035年,为全域旅游全面建设与提升阶段。

规划依据

)政策依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

)相关规划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

《天津市“十四五”时期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天津市武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武清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

《京津冀运河旅游观光带规划(20172035年)》

《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

《武清区北运河适宜河段旅游通航实施方案》

《武清新商圈发展规划(20232030年)》

)技术标准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


第二章发展环境与基础条件

政策规划解读

2024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工作时强调“天津要深入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深刻内涵的文化品牌,进一步彰显天津的现代化新风貌”。总书记要求天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在文化传承发展上、在城市治理现代化上善作善成。

)国家层面

1.文化强国战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文旅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打造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不仅是文化和旅游自身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锚定旅游强区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武清场景落地落实的必然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瞄准新发展需求,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实现深度融合,必须以全新的理念打造融合发展新模式、以多元化建设拓展融合发展新空间、以多层次市场主体激发融合发展新活力、以多方位支撑构建融合发展新机制。

2.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全域旅游注重乡村建设,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继续支持创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

《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2022年)》提出,推动创意设计、演出、节庆会展等业态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实施乡村旅游艺术提升计划行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乡村旅游各环节,支持利用非遗工坊、传承体验中心等场所,培育一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基地。支持建设农耕文化体验场所,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充分开发民间文化艺术研学游、体验游等产品和路线。

3.京津冀协同发展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京津冀三地联合签订了《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工作要点》《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多项旅游相关发展合作协议,积极推进三地错位发展与融合发展,实现旅游资源、市场客源一体化。武清作为天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主力军”,加速推进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以高端消费和车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新商圈”建设等工作,并通过举办通武廊文化和旅游交流活动,加强三地文旅交流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4.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20146月,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了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成为我国首个“活态线性文化遗产”。

《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提出,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强文博创意产品开发、在大运河沿线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在大运河沿线建设非遗保护利用设施、推动非遗传播与旅游相结合;发展文化和旅游融合新业态:加强政策规划引领、加快发展数字文旅、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民宿、积极发展研学旅行、推进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丰富文化和旅游优质产品供给:推进精品景区建设、建设创意产品体系、开发度假休闲产品、丰富文化娱乐产品、发展体育旅游产品。

(二)天津市层面

2021年,国务院批准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城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为天津带来重要发展机遇。《天津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天津以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目标,着力构建“一核一带两园三区六组团”的文旅融合发展空间布局,其中武清组团主打时尚文化体验主题。

武清京津时尚文化体验组团以京津城际铁路武清站为轴心,辐射武清新城、南湖·绿博园、黄庄街永定河故道和北森林公园。以武清区新城旅游片区建设为契机,重点发展时尚休闲购物、主题娱乐、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以及北运河和龙凤河的水上沿岸旅游项目。依托武清高铁站、佛罗伦萨小镇、V1汽车世界、津北森林公园、津溪桃源、永定河故道湿地公园等资源,打造京津地区时尚休闲旅游集散和服务中心。

(三)武清区层面

大运河文化带和高端都市休闲、农文旅融合是武清区“二次跨越发展”的三大方向,以此融合、带动全区现代服务业延伸升级发展。

1.武清区委3+1+1”工作思路

以京津产业新城、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高端消费和车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新商圈”支撑“京津明珠、幸福武清”建设。

2.天津市武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纲要提出,抢抓天津建设“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机遇,强调“二次开发”,构建中国北方高端消费集中打卡地。围绕满足京津冀居民个性化、多层次消费需求,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周末经济,加快发展高端商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服务业。打造“千年运河”文化旅游品牌,推进以文化旅游、特色产业、水运码头为主题的运河沿线文化带建设。

3.武清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

巩固提升文化产业方面: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提升乡镇文化品牌集聚能力;促进文化创意与城市智慧街区改造融合,在前进、高村镇、河西务等地培育能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品牌文化街区、特色文化走廊、运河文创园(院)。

积极发展“都市休闲游”方面:在重点商贸街区、重要文化中心和休闲广场融入旅游功能,重点打造佛罗伦萨小镇、创意米兰、V1汽车世界、南湖等时尚文化体验游;积极培育文化旅游精品项目、有影响力与吸引力的旅游节庆活动。

持续推进“旅游+发展方面:围绕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旅游和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

发展“运河文化游”方面:整合大运河武清段文化旅游资源,以运河文化、漕运文化为背景,繁荣两岸、活跃水面、突出特色、水岸结合,高标准推进运河沿线文化旅游带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二、产业发展现状

)风土资源特色

大运河是人类历史上超大规模水利工程的杰作,是首个“活态线性”世界文化遗产,促进了沿线城市聚落的形成与繁荣,是武清区的母亲河,与武清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漕运时期,武清是出入首都的水路咽喉。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

大运河作为武清核心旅游资源,串联沿线水域风光、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场馆、时尚消费、现代工业和美丽乡村等特色旅游资源。

1.水域风光

武清区境内河流渠系分布较广,拥有永定河、北运河、龙凤河、青龙湾河等4条一级河道,龙河、龙北新河、凤河西支、龙凤河故道、中泓故道、机场排河、狼尔窝引河等7条二级河道,上马台金泉湖和下朱庄南湖2座生态水库及大黄堡湿地、中央湖、玉带湖等天然水体,水体自然资源景观优美,生态环境良好。

2.历史遗迹

武清是华北平原上最古老的县之一,悠久的历史及大运河孕育了武清独特且深厚的人文底蕴、历史积淀,留存类型多元、数量众多的历史遗迹,具有较高的历史遗迹资源价值。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十四仓遗址、北运河武清区段),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泉州故城、紫竹禅林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级别价值较高,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3.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清区拥有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太极拳、永良飞叉),50项市级及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涵盖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曲艺、民俗等多种类型,深度挖掘后可进行多元化创新利用。

4.文化场馆

武清区公共文化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依托全区资源禀赋优势,打造了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文化馆、体育中心、青少年宫等区级场馆,提供各类文化服务。可探索市场化运营,打造研学、演艺、文娱等活动空间和品牌。

5.时尚消费

武清区休闲消费度假氛围浓郁,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前进道商贸轴带集聚佛罗伦萨小镇名品奥特莱斯、创意米兰、威尼都、V1汽车世界、澳康达名车广场等一批高端商业消费项目,佛罗伦萨小镇名品奥特莱斯入驻国际一线品牌230余个,吸引京津冀时尚消费超过43亿元,节假日高峰日客流量突破8万人次。

6.现代工业

武清区现代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工业旅游优势明显。区内建有AA级旅游景区伊利酸奶健康产业园和织采宫-崔黄口国际地毯文化展览馆、绢花产业文化园、蒙牛营养健康产业园、数字红日体验馆、天狮大健康产业园等一批现代化工业园区,在产学研合作、品牌培育、产品创新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7.美丽乡村

武清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生态与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都市农业休闲游憩、市郊鲜食等特征明显。李大人庄文化旅游村、津溪桃源、昽森家庭农场等一批农业休闲项目已形成一定旅游影响力。现有“小兔拔拔”水果萝卜、“小鹊登枝”口感番茄、“小熊掰掰”鲜食玉米子品牌和天民蔬果、昽森鲜桃、雍贝金果梨等26个“津农精品”品牌。

)特色节庆赛事

武清区节庆资源丰富,有种类多样的体育赛事、人文浓郁的文化活动、独特体验的民俗节庆和形式丰富的农文旅节事,为增强武清旅游竞争力、塑造时尚新颖、参与感强的多元文化旅游目的地奠定坚实基础。

)旅游产业现状

1.高端商业消费稳定带动武清旅游市场,多元市场提升潜力较大

2023年武清区旅游市场规模实现突破性增长,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均已超过2019年,分别比2022年增长80%77%。其中,佛罗伦萨小镇人均旅游消费较高,南湖·绿博园、津溪桃源等项目消费潜力较大。

2.旅游产品多点齐发,商业休闲类、生态农业类发展较快,整体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

武清区旅游产品类型丰富,其中国家级旅游产品6项(世界遗产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湿地公园、国家重要湿地、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区域级旅游资源5类(A级景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风味美食、手工艺品。商业休闲、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发展较快,分布较集中,具备一定辐射带动作用,其他类型旅游产品较分散,整体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

3.与周边区域相比,武清城区商业休闲主题产品优势明显,乡村旅游竞争压力较大

周边区域旅游项目开发踊跃,各具主题优势,居民对郊野生态休闲、田园农业体验、民俗文化等业态关注程度高、需求旺盛,但旅游整体业态同质化明显。武清需扩大现有产品优势,同时关注业态细分、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等方面,提升文旅竞争力。

三、市场趋势分析

)需求市场趋势

1.消费升级趋向高品质的旅游产品

旅游消费者对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旅游需求的品质化日益明显。游客希望赏美景、品美味、购精品,享受快捷交通和优质住宿。其中,沉浸式民俗体验和酷爽嗨奇的个性活动更是成为当下游客的主要诉求。

2.需求多样化,呈现多点开花的趋势

快旅慢游、深度体验型旅游成为新风尚;游客高度主导的自主旅行成为新模式;近郊乡村户外休闲游日常化;定制游、研学游、亲子游、影视游、疗愈度假等客源基础庞大;小众化、分众化、深度化需求潜力巨大。

3.规模庞大,增长潜力强劲

旅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新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不仅城镇居民出游频次增加,乡村居民出行热度也逐渐升高游客基本盘持续扩大。“老少”群体需求潜力大,银发一族、Z世代以及家庭亲子旅游消费需求稳步增长。

)供给市场趋势

1.跨界融合加速,聚焦细分供给

旅游边界逐渐模糊,跨界旅游和旅游跨界普遍形成,已形成旅游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态势。新技术旅游场景应用加速,ARVRAI等提供全新旅游体验。大众旅游向个性化、多样性的精品旅游发展,休闲度假产品更加聚焦、细分,围绕都市圈提供本地化、区域化的小而美的特色主题度假产品成为旅游产业的新方向。

2.超级文化IP号召性提升

IP(知识产权)来源于电影行业,即独特识别物。旅游IP是旅游形象认知产品。IP带动旅游的现象近年尤其突出,具有IP特色的城市、度假区吸引力更强。如:凭借高质量节日晚会成就现象级文化IP的河南、以8D魔幻场景沉浸式体验旅游著称的重庆、靠网红餐饮和网红城市IP走红的长沙等。

3.新业态层出不穷

文旅新业态不断产生,极大丰富了旅游新消费供给,培育了众多兼具文化特色、年轻化、沉浸感、互动强的文旅新产品,艺术节、音乐节、创意市集、露营、探险、古装旅拍等业态深度融入生活场景之中,成为文旅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亮点。

四、发展条件综合评估

武清区旅游资源等级价值高,类型丰富,旅游区位交通优势明显,近期旅游市场呈现突破性增长,佛罗伦萨小镇消费吸引力强劲,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需加强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建设。

武清区需深入发掘运河及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充分考量旅游市场供需要素,借助京津冀及“通武廊”旅游协同影响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形成与世界级文化遗产大运河等量级文旅产品体系,建设高品质旅游接待设施,培育活跃的文化旅游演艺市场、缤纷夜间旅游消费项目和创新文旅产品供给,健全武清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深刻内涵的武清独有文旅品牌。



第三章 目标定位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视察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武清区全域旅游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区文旅产业融合、供给体系优化、公共服务提升、治理体系健全、文旅品牌推广、文旅经济共建共享,不断提升武清的文化影响力、区域协同带动力、文旅产业竞争力、优质产品供给力和文旅综合支撑力,全面建设文化旅游和重要旅游目的地。

二、总体定位

以加快提升武清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突破口,通过建设一批知名景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和文化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重点村,将武清区打造为:

京津冀时尚休闲旅游新高地

农工商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发展思路

运河文化带动+特色资源驱动+产业深度融合”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将高品质旅游产品与商贸消费、休闲体育、休闲度假等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构建以潮流消费、主题娱乐城市休闲产品为核心,汽车运动、文化创意、民俗体验、田园乐活等为补充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实现武清区全域旅游要素深度整合、区域旅游竞争力破局提升、旅游产业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荣。

四、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

根据武清区旅游业发展现状,结合国家、天津市、武清区相关规划及目标统筹考虑:到2030年,力争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60亿元;到2035年,力争接待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70亿元。

)产品发展目标

31武清区全域旅游产品发展目标体系

产品类型

数量

产品名称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3

南湖·绿博园

V1汽车世界

津溪桃源

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l

前进道时尚名品消费聚集区

省级旅游度假区

l

玉带湖-元宝地主题度假区

乡村旅游重点村

3

河北屯镇李大人庄

南蔡村镇粜粮务村

高村镇田户村

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1

曹子里绢花小镇

五、发展策略

)小众引领大众

紧跟年轻客群需求、细分市场发展趋势,结合武清区旅游“城区时尚”和“田园乡野”的二元化特点,将适合年轻群体的小众需求从大众需求中抽离出来,通过塑造快意体验、激情不设限的时尚动感产品,引爆武清城区旅游主题和品牌,同时以面向阖家、银发族、亲子市场的大众普适性文化休闲、乡野度假产品作为旅游基本盘,共同构建起武清区全域旅游产品体系,实现全域旅游跨越发展。

)立足国际视野

坚持以更开放的姿态探索旅游产业发展新方向,建设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服务体系。通过世界级产品构建武清区核心竞争力,抓大项目、抓好项目,扩大龙头项目投资力度,为旅游产业发展再引源头;深化国际合作,总体部署和组织开展东西方文化交流、旅游宣传推广及运动体育等节庆赛事,加快武清区旅游形象品牌塑造和价值输出,扩大影响力。

)淡季破局突围

深挖资源优势潜力,创新开辟业态领域,填补自身产品空白,突破淡旺季市场属性,构建全时、全季旅游发展新态势。依托冬季气候特征和节庆集中时段,积极开发冬日生态观光、户外冰雪运动、多彩民俗活动等体验性、互动性应季旅游产品;借助现代科技重构冬季文旅新场景,打造全时段文旅生活综合体、全季沉浸式乐园等。

)多元融合发展

旅游产业横向跨界和纵向联动发展日益加强,“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将成为拉动旅游经济增长的突破口,有助于培育多元共生的业态体系。横向跨界。旅游产业应打破自身边界,积极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深度融入区域发展。纵向联动。根据市场细分需求,关注潜在资源,创新培育新业态休闲度假产品,形成演艺+旅游、网络文学+动漫+影视+旅游、博物馆+文创、非遗+旅游、IP+主题乐园、盲盒+旅游等多种多样的休闲模式。

六、市场定位

基础市场:继续巩固深耕京津冀城市群近程市场,开发潮流商贸、文化休闲、田园度假和乡村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质,吸引本地常态化消费。

重点市场:重点把握距离较近、出游潜力大的华北地区市场。以特色文娱、潮流商贸运动等为抓手,推出系列特色主题路线、定向渠道、活动创新等多元产品组合吸引客群,着力发展周边自驾休闲市场。

机会市场:积极拓展长三角、珠三角、东北等国内城市群,可通过极具稀缺性、唯一性的小众、特精专圈产品吸引远距离专项客源市场;通过文化产品、本地特色吸引来武清参加商贸活动的商务人群;积极吸引来京津的国外游客。


第四章空间布局

武清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空间布局承接《天津市武清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所强调的“产城融合、承京联津、古今辉映”的城市整体发展框架思路,采用“再塑新时代大运河盛景”的空间发展模式,在空间上进行旅游产品的组团式开发,形成“一带三核五组团”的全域旅游空间发展格局。











41武清区全域旅游空间布局示意图

一、一带串古今

大运河生态文化带串联国际潮购体验核心、运河历史文化核心和运河非遗体验核心,带动辐射全域,注重挖掘武清历史文化故事、保护武清文化遗产和重塑运河手艺,实现上下游区域产品的互联互通。

二、三核塑中心

国际潮购体验核心:定位为枢纽化复合功能活力区、品质化高端消费目的地和时尚化津门生活欢乐场,核心旅游项目有前进道时尚消费聚集区、V1汽车世界、澳康达名车广场、“玉带湖元宝地”主题度假

运河历史文化核心:定位为漕运文化历史传承载体、文化考古旅游示范区,核心旅游项目有运河不夜城、十四仓考古遗址公园。

运河非遗体验核心:定位为非遗国潮消费首选地、非遗技艺创意活化示范区,核心旅游项目有运河水乡·香旅小镇

三、五组团促发展

城区组团:定位为“旅游+文商体”时尚消费区,由杨村街道、下朱庄街道、东蒲洼街道、徐官屯街道、黄庄街道组成。

运东组团:定位为“旅游+农文”文化度假区,由河西务镇、大孟庄镇、大碱厂镇、大良镇、下伍旗镇、河北屯镇、崔黄口镇组成。

环京组团:定位为“旅游+科技”旅游协同区,由高村镇、大王古庄镇、城关镇、白古屯镇、东马圈镇、南蔡村镇、豆张庄镇、泗村店镇组成。

城东组团:定位为“旅游+生态”滨水休闲区,由梅厂镇、曹子里镇、上马台镇、大黄堡镇组成。

西南组团:定位为“旅游+农工”田园旅游区,由黄花店镇、陈咀镇、石各庄镇、沽港镇、王庆坨镇组成。



第五章1586全域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一、一大文化特色产品

充分发挥大运河“生态之链、慢行之连、文脉之恋、活力之联”的纽带功能,将其打造成武清的生态展示带、水上观光带、古今文化融合带、经济振兴联系带,全面助推武清农文旅产业发展。

按照“船、路、文、农、宿”五种休闲主题对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周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船游、陆游”两种运河体验方式,构建集水上体验、户外漫游、文化博览、田园休闲、乐活康养五种类型的运河文旅融合产品,推动武清段大运河的文化宣传展示和沉浸式休闲体验。

51运河文化主题产品体系


注:带*项目表示谋划项目(下表同)

二、五大休闲度假产品

)国际时尚潮购产品

基于武清区前进道商圈,围绕游客多元化需求,拓展主题娱乐、时尚文化展演等消费业态,探索免税、首店、首牌、折扣经济等多元化商业体验,增加消费内容和场景丰富度;进一步完善城区高端住宿、美食街区、夜间经济等休闲配套功能,实现城区消费商业与时尚休闲、主题体验融合的多元表达,点燃新消费发展引擎,打造全场景、全时段、全龄段的高品质消费目的地和“时尚”城市客厅

52 国际时尚潮购产品体系

子产品体系

发展方向

项目名称

国际化商业

购物产品

延展高端消费业态,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免税经济”打造具有潮流引领力的“买全球”卖全球精品商业消费体系。

前进道时尚名品消费

聚集区

*乐享荟全球潮购中心

主题化商业

购物产品

拓展汽车、运动相关主题商业项目,同时,紧抓年轻客源,增加创意性、趣味性的沉浸式主题商业购物场所。

澳康达名车广场

时尚文化

消费产品

引入时尚文化展演、消费场所塑造时尚潮购的区域文化性格。

创意米兰

*大运河文化体验

交流中心

生活休闲

体验产品

配套接地气的吃、喝、玩、乐休闲体系,大力扶持商业步行街。

*烟火巷美食创意街区

隆悦城休闲街区

)激情运动娱乐产品

依托V1汽车世界、南湖·绿博园等景区景点,纵向延伸专业运动项目,横向拓展大众型休闲运动产品;完善新城市运动空间,积极引进国际知名主题娱乐产品,推动专业激情的赛车体验、前卫炫酷的城市运动、动感新奇的主题娱乐三合一跨界碰撞,激发城市活力、重塑城市面貌,成为主客共享的“活力”城市客厅。

53激情运动娱乐产品体系

)历史文脉记忆产品

以运河漕运文化、农耕文化为核心,结合当地辽金、宗教、红色文化,整合古镇、古村、遗址等相关旅游资源,梳理历史文脉,加强文化研究,打造集遗迹考古、历史寻根和红色精神传承于一体的具有武清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融合产品。

54历史文脉记忆产品体系

子产品体系

发展方向

项目名称

漕运遗迹

探秘产品

重点开发考古遗迹观光、研学旅游、历史体验等旅游产品。

运河不夜城

*十四仓考古遗址公园

*北运河筐儿港文化

体验馆

历史寻根

访祖产品

挖掘古村、古镇文化历史,丰富文化展陈、健全休闲度假功能,打造“历史寻根”乡史品牌

泉州故城

紫竹禅林寺

老米店村

后洞上村

红色精神

传承产品

加强红色+绿色、红色+古色、红色+科技等产品融合,因地制宜筹划红色研学产品,提高红色旅游的实践性、教育性。

武清区烈士陵园

武清区博物馆

丁家瞿阝村

崔黄口九·二二惨案”

纪念展厅

李广正纪念馆

)非遗民俗体验产品

以武清区悠久历史文化为背景,创新运用文物及历史遗迹串联讲述运河故事,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性保护和活态性传承的路径,结合更多的表现形式和展示场景,与旅游景区、文创产品、研学传承、会展演艺等深度结合,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体验等活动无限生命力,沉浸式、近距离、深层次感受非遗民俗的独特魅力,打造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非遗民俗体验产品,建设京津冀非遗消费首选地、非遗技艺创意活化示范区。

55非遗民俗体验产品体系

子产品体系

发展方向

项目名称


沉浸式非遗民俗 游憩产品

打造新型乡村农文旅项目建设水乡游客中心,植入非遗和民俗体验,引入营地、市集、民宿打造多元化旅游产品。

运河水乡·香旅小镇

近距离非遗民俗 体验产品

以“非遗+研学”模式,打造“学研展”沉浸式新课堂。开发周边衍生产品,打造消费地标和网红打卡地。

崔黄口地毯小镇

曹子里绢花小镇

魏家堡灯笼小栈

深层次非遗民俗感观产品

引入非遗民俗讲座、展览宣传活动,提升非遗传播普及力度。

*大运河文化体验

交流中心

武清文化中心

)乡村田园乐活产品

基于运河及武清文化滋养,围绕乡村文旅示范项目,由大运河进行串“珠”成线,以京津绿肺大黄堡湿地和美丽乡村为特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发展理念,打造乡村田园乐活产品,推进农工商文旅体融合,推动大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发展,打造京津诗意休闲地。

56乡村田园乐活产品体系

子产品体系

发展方向

项目名称

田园休闲产品


创建“福运武清都市农业公 园”国家级品牌,围绕全域乡村文旅示范项目,构建全域农商文旅大格局。

津溪桃源

李大人庄村

粜粮务村

田户村

红寺村

漫森活农场

颐正源生态农场

肖赶庄

小兔拔拔萝卜基地

和润福德农场

一芳田童趣农庄

小谋屯“藕遇小龙虾”生态园

*威特农旅

西南

森家庭农场

生态休闲产品

打造垂钓休闲、康体运动、科普探秘等新业态

南湖·绿博园

津北森林公园

大黄堡垂钓基地

大黄堡湿地农渔文化展示中心

永定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

度假养生产品

建设乡村俱乐部、民宿、露营地、自驾车营地、中药养生度假等项目

中药文化园

宜居杨店商旅融合文创园

诺曼星空露营基地

春蔬园

三、八大新业态产品

研学基地:依托武清区自然和人文资源开发研学旅游产品,提升现有景点的研学旅游功能,建设一批省级、国家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开发研学游路线。意向项目:丁家瞿阝红色旅游村、后洞上历史文化村、红寺村农耕文化研学基地、大黄堡湿地科普体验基地等。

运动基地:力争到2030年,建成1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推出5项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打造1条体育旅游精品路线,积极培育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体育旅游企业与品牌。意向项目:V1汽车世界、武清体育中心、南湖·绿博园、大黄堡垂钓基地等。

文化演艺:发挥演艺对旅游的带动作用,加强植入宣传。创新发展观赏演艺类旅游产品,打造数字化文旅场景。意向项目:武清文化馆、武清影剧院、相声馆、创意米兰、运河不夜城、武清博物馆等。

非遗传承体验基地:积极开展非遗展示、展演、沉浸体验和出版、宣传、教育活动,促进非遗保护传承、非遗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意向项目:东马房豆腐工坊体验馆、曹子里绢花产业文化园、魏家堡灯笼小栈、永良飞叉体验基地等。

露营地:依托生态景区、风景道发展露营地产品,为游客提供帐篷、天幕、木屋等设施,积极开发生态citywalk旅游路线和产品,打造户外露营品牌。意向项目:诺曼星空露营基地、颐正源露营基地、津溪桃源露营地、玉带湖露营地、一芳田童趣农场、南湖·绿博园露营度假岛等。

亲子乐园:结合丰富的河、湖、湿地、田园等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开发户外亲子游乐、亲子拓展、儿童自然探索挑战等产品,吸引家庭亲子旅游市场。意向项目:津溪桃源、昽森家庭农场、小兔拔拔基地、李大人庄村大美亲子乐园等。

健康养生示范区:开发健康、养生、养老、休闲、度假相结合的旅游产品,推进河西务、河北屯、南蔡村等地区健康养生旅游,打造康体养生旅游基地。意向项目:李大人庄村、田户村、粜粮务村、七百户村等。

科技旅游/工业旅游:结合武清区知名工业企业,开展不同主题的工业旅游产品,打造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意向项目:织采宫-崔黄口国际地毯文化展览馆、伊利酸奶健康产业园、蒙牛营养健康产业园、数字红日体验馆、天狮大健康产业园等。

四、大系统服务工程

)运河观光工程

以大运河武清段河道为主轴,打造大运河文化保护带、生态旅游发展带、乡村振兴示范带。依托大运河两岸文化遗产和资源,打造一批文化遗产、生态旅游、特色城镇和美丽乡村等重要节点和地标。以码头为核心打造码头经济,通过道路、桥梁与运河两岸镇街衔接,向外辐射运河沿线镇街农文旅节点,形成“串珠成链,以链带面”的区域游览动线。

)全区慢行工程

依托大运河生态文化带,串联水系及公园绿道体系、旅游休闲节点、历史文化资源、特色文旅村落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节点,形成绿色游憩空间和慢行系统,构建“一主、三辅、一环”全域绿道网络。

一主”为大运河绿道慢行主轴,强化大运河自然景观保育,培育运河文化特色,以津北森林公园为起点丁家瞿阝村为终点,栽植花卉果木,美化道路两侧,建设城市花园乡村道路样板。

三辅”为唐廊慢行线、龙凤河慢行线、永定河慢行线,营建连续多样的郊野田园景观。

一环”为环区慢行线。以城市公园步道、绿化景观道路和城市内河涌岸构建密集成网、便捷可达的绿道体系,发展绿色休闲游憩活动。

)特色餐饮工程

立足武清特色美食资源,围绕游客消费需求,以“旅游+美食+文化”的发展路径,以“绿色食材+地道美食+文化体验+优质环境+品质服务”的发展方式,以“健康养生餐+传统家常味+特色文化宴+精致酒店餐”的产品组合,通过“武清风味”区域美食商标、雍阳宴特色餐饮品牌、美食节点落位和多元融合餐饮产品,打造武清“运河宴”主题特色餐饮,每年新增国家钻级酒家3-5家,构建区域美食休闲体系,建设“美食消费”高地。

打造特色美食名片:挖掘武清名品、名菜、名吃,开发特色运河宴、非遗美食宴、地道农家宴等有特色、有底蕴、能代表武清饮食文化特色的美食产品,打响武清美食名片。

非遗美食保护传承:挖掘特色美食手工技艺,大力引进和扶持非遗手工企业,把特色美食制作工艺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结合,做好老字号传承发展,打造美食制作工艺品牌。

开发系列美食伴手礼:策划“寻味武清”美食之旅旅游线路,开发美食小吃类旅游商品。

制作美食地图:甄选武清特色美食,制作武清美食地图,推出“舌尖上的武清”美食打卡点位,为游客提供美食引导和推荐。

策划系列美食节庆活动:举办武清美食文化节、通武廊厨师职业技能大赛等系列美食主题旅游活动,展示武清美食文化,扩大武清旅游知名度。

5—7全域旅游餐饮规划体系

餐饮类型

具体内容

特点

主要分布区域

精品餐厅

高档品牌餐厅,西餐、中式宴会餐、高级日料等

餐饮品牌以国内、国际知名品牌为主,餐厅装修高端

京津产业新城、新商圈

主题餐厅

农耕文化主题餐厅、汽车主题餐厅、湿地生态餐厅等

明确的文化主题、高品质的服务、中高档


A级景区以及镇街旅游景点

餐饮街区

保利金街餐饮聚集区、万达广场聚集区、前进道餐饮聚集区

集聚化、大众化消费

城区

特色农庄

本土家常菜、生态有机餐桌、养生膳食

乡土特色、原汁原味、绿色有机

运东八镇

大众餐厅

大众品牌餐厅,快捷餐厅,水吧、茶馆、酒吧、甜品店、糕点店等

轻松舒适的消费环境、独特的文化特色

全域

)多元住宿工程

加快构建以武清城区酒店为基础,乡村特色住宿为补充的多层次、多类型的旅游住宿体系。

酒店类住宿体系:盘活城区现有酒店设施,提升现有星级酒店,引进国际知名酒店品牌,按照在建或者拟建的酒店,配套休闲服务设施及商务配套设施,构建形成特色酒店与商务酒店集群。到2035年,新增酒店类客房数1500间,新增高端品牌酒店2-5家。

乡村旅游住宿体系:积极盘活自然环境优秀、文化底蕴深厚区域的农村闲置房屋或古村落,聚焦差异化、精细化、个性化的住宿需求,将乡村民宿与田园文化、风土人情、体育活动、特色节日、康养度假等深度融合,加速发展精品民宿,打造主题精品民宿集群。

新兴住宿业态:积极发展贴近自然的生态型住宿,临近河湖营地、自驾车营地、帐篷营地、星空营地。

5—8全域旅游住宿规划体系

住宿类型

主要游客群

主要功能、特色

主要分布区域

招引方向

商务酒店

中高端商务人士及团队游

提供餐饮、住宿、会议、康养等功能设施

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小镇商圈

希尔顿、万豪、万怡、假日等

星级酒店2-5

度假酒店

中高端商务人士及中高端度假群体

提供高规格的客房和商务、运动康养、餐饮、休闲娱乐等配套功能设施,以及高品质服务

元宝地-玉带湖功能区

温泉型、主题度假村型

精品连锁酒店

大众客群及部分公商务人士

提供基本的客房设施和早餐服务

京津产业新城各功能区

亚朵、全季、希岸、喆啡等

民宿

中低端旅游客群及少部分高端度假群

分层次提供客房服务及本土化的餐饮服务,配套休闲设施

运东八镇

飞茑集、花间堂、云孚里等

自驾车营地

自驾车群体

提供营地必要设施,配套运动健身、儿童游乐等设施

运河沿线

市场化开发建设

(五)时尚购物工程

立足武清民俗文化、手工技艺和农特产品等资源,主动适应文化和旅游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以“小商品大产业”为发展导向,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艺术加工+精品包装”为发展路径,以“设计—生产—销售”产业生态构建和产业链条延伸为突破,加快构建具有武清地方特色的现代化旅游购品体系,打造“武清(或雍阳)有礼”旅游商品品牌。

合理布局购物场所:通过完善设施、提升服务、把控品质,形成 “游客中心购物点+购物街区+购物商场+文创店铺+土特产店”多样化的旅游购物场所。积极联动城际站广场、武清文创展示平台,打造武清购品专区。

构建“武清有礼”品牌旅游商品体系:依托武清非遗、农副产品,结合运河文化特色,进行深度开发和产业链延伸,创新开发主题系列旅游商品,如武清农品系列、运河文创系列、非遗伴手礼等旅游商品,构建武清特色商品体系。

构建“线上+线下”多元化的旅游商品销售渠道:依托旅游景区、城际站、大型购物商场、大型超市等现有空间,盘活存量资源,打造旅游购物中心、旅游购物街区。同时,鼓励线上线下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引导旅游商品以“电商直播带货”的方式进行销售。

(六)休闲娱乐工程

以“旅游景区+娱乐休闲街区+文化活动场所+夜市街区”为空间载体,以创意米兰、V1汽车世界、南湖·绿博园、武清体育中心等休闲娱乐集聚地为核心和纽带,对标国家级旅游消费街区和夜游街区建设要求,重点发展沉浸式游乐、体育运动、City Walk、民俗游乐等娱乐新业态,通过文化点亮、节庆引爆、夜游增色,打造“24小时+多模式”活力武清娱乐体系,擦亮武清娱乐名片。

打造品牌节庆活动:整合现有活动载体,推出常态化节庆活动,打造“运河文化节”“群众文化体育节”“通武廊文化和旅游交流”等品牌活动。

丰富地方民俗活动表演:依托运河不夜城、运河水乡·香旅小镇、李大人庄文化旅游村等文化型景点建设,挖掘武清丰富的运河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活动,以“演绎+表演”的方式活化民间文化遗产,推出“雍阳印象”民俗演出品牌。

丰富户外娱乐项目:加快马拉松、垂钓、徒步、骑行、露营等热门户外运动类产品开发,丰富武清文体休闲产品。

激活夜间娱乐经济:围绕夜购、夜食、夜赏、夜秀、夜景和夜宿等业态,利用“文旅+夜经济+科技”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出“夜游雍阳”夜经济产品,积极培育24小时夜游旅游商业街区、夜间消费场所,拓展旅游消费时间。进一步挖掘武清区本地夜间休闲场所资源,加快培育影视、娱乐、旅游、体育等夜间服务产业,丰富的夜间消费场景。


第六章精品旅游路线设计

一、旅游主题节点

)运河风韵古今主题核心节点

核心节点包括运河不夜城、十四仓考古遗址公园、运河水乡·香旅小镇和老米店村。

)都市消费潮流主题核心节点

核心节点包括前进道时尚名品消费聚集区、V1汽车世界、澳康达名车广场、冰雪mall运动文娱街区、“玉带湖—元宝地”主题度假区。

)福运农业悠然主题核心节点

核心节点包括南蔡村镇、河西务镇、大良镇、下伍旗镇、河北屯镇、大碱厂镇、汊沽港镇。

)绿水荡漾生态主题核心点位

核心节点包括南湖·绿博园、永定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

二、旅游路线

规划设计两条精品路线,充分考虑现有旅游精品景区和远期规划项目。

路线一:针对北向游客,近期路线为:李大人庄村—曹子里绢花小镇—南湖·绿博园—佛罗伦萨小镇—V1 汽车世界—澳康达名车广场—津溪桃源;远期路线为:十四仓考古遗址公园—运河不夜城—运河水乡·香旅小镇—前进道时尚名品消费聚集区—乐享荟全球潮购中心—澳康达名车广场—“玉带湖—元宝地”主题度假区。

路线二:针对南向游客,近期路线为:津溪桃源—澳康达名车广场—V1 汽车世界—佛罗伦萨小镇—南湖·绿博园—诺曼星空露营基地—崔黄口地毯小镇—中药文化园—肖赶庄村—津北森林公园;远期路线为:老米店村—永定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威特农旅—运河水乡·香旅小镇—宜居杨店商旅融合文创园—运河不夜城—十四仓考古遗址公园。



第七章公共服务规划

一、旅游交通

积极引入京沪铁路市郊功能并与市域轨道津滨线衔接,强化枢纽中转功能,完善枢纽集散配套,将武清城际站从京津城际铁路中间站提升为集城际铁路、普铁干线、市域轨道、公交、小汽车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开通北运河旅游航线,实现京津冀三地游船互联互通,构建特色旅游交通体系,促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优化全域路网,打通乡村微循环,聚焦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沿线乡镇,打造游览示范公路,构建特色旅游慢行景观交通体系;打通公交服务最后一公里,开展点对点的定制公交服务,覆盖、串联全域重点景区,为游客提供便捷出行方式。

二、旅游咨询

在武清城际站建立武清旅游服务中心,提供旅游票务购买、旅游信息咨询、旅游路线推荐、文创展示、设施指引、特色商品售卖、行李寄存等相关服务。

三、智慧旅游

加强全域旅游O2O智慧平台与武清城市大脑的互通互联,通过数据汇聚、协同共治和在线服务,为游客的深度体验提供数字化旅游服务场景。深化相关便民服务场景,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城市旅游服务,驱动武清文旅智慧化发展。以平台为基础,结合驿站建设,完善旅游信息内容及服务功能,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智慧旅游的需求。同时,通过智慧旅游体系,构建全域旅游集群,主推深度游、定制游、达人伴游等个性化旅游产品以及创意伴手礼,并通过旅游带动精准帮扶。

四、旅游标识

在全域建立使用规范、布局合理、指向清晰、内容完整的旅游引导标识体系,重点涉旅场所规范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完善主要旅游景区、风景道、住宿设施、特色街区、旅游重点村等标识系统。在城区交通导引标牌上标注主要旅游景区点。

五、旅游厕所

贯彻实施《旅游厕所质量要求与评定》(GB/T 189732022),巩固深化武清现有旅游厕所革命成果,提升旅游厕所管理和服务水平,带动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科学、合理统一规划布局建设(改造)武清区旅游厕所及城市公共厕所,推动区内景区景点旅游厕所建设,加大乡村旅游示范村和文化活动场所水冲式厕所的建设力度。


第八章市场营销体系规划

一、旅游品牌营销

)创新武清区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突出武清区旅游目的地营销,将全区各旅游项目整合到“行走京津冀·武清懂你”大旅游品牌内,通过对“行走京津冀·武清懂你”的整体包装策划、统一标识、整体运作,深化京津冀一体化旅游协作。

)创新精准营销

坚持线上线下联动,充分利用智慧文旅平台,开展分层次的旅游市场大数据应用研究,加大旅游“线上”精准营销投入力度,推进重点客源市场、高铁通达节点城市的网络广告定向投放和宣传。

)加强文化推介

加强文化资源的旅游化包装和营销推介,将特色文化转化为游客可以理解、可以感受、可以体验、可以消费的形式进行传播,以旅游为载体,传播武清声音、讲好武清故事。

二、旅游节事活动

)推出“一季一主题”活动

打造春季赏花、夏季美食、秋季采摘、冬季消费等节庆活动,进行统一营销宣传,增强影响力和知名度。

)创新一批主题节事活动

设定不同的“主题旅游季”、“主题旅游年”,全面打响主题营销热度。包括时尚消费休闲节、美丽乡村度假节、运河文化书画采风节、田园鲜食采摘节、运河非遗美食文化节等。

)打造一批国内外品牌体育赛事

吸引一批国内外体育赛事品牌来武清举办,培育马拉松赛事、自行车赛事、球类赛事以及龙舟比赛、传统武术等体育赛事活动。



第九章分期行动规划

一、近期行动规划(20242025

)近期重点发展区域及项目

国际潮购体验核心、运东组团(运河通航区段沿线及两端的运河历史文化核心、运河非遗体验核心部分项目)为武清区全域旅游近期重点发展区域。

国际潮购体验核心以文旅商贸融合发展和文旅消费扩容提质为主要任务,重点围绕中心城区前进道周边及新商圈区域,着力开展消费场景更新、商业业态创新、娱乐项目建设、功能配套完善等工作。

91 国际潮购体验核心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工作任务

1

前进道时尚名品消费

聚集区

提升

商业场景系统化更新、增加特色化、夜间化休闲功能与新消费业态

2

*玉带湖元宝地”主题 度假

谋划

加快招商引资、项目建设

3

V1汽车世界

提升

引进赛事活动、增加体验项目、完善主题娱乐、餐饮等商业休闲配套

4

澳康达名车广场

提升

增加名车展示数量,拓展平价进口车销售业务,增加租赁业务和先担后售业务,增加汽车改装业务等

5

*威特农旅

谋划

加快招商引资、项目建设

6

隆悦城休闲街区

提升

消费场景提升改造、新业态入驻、增加休闲功能

7

南湖·绿博园

提升

增加休闲体验活动、完善户外服务驿站和餐饮休闲商业设施

8

诺曼星空露营基地

提升

加快项目建设、完善生态露营、亲子乐活等休闲业态与功能

9

*特色餐饮工程

谋划

结合商圈打造特色美食街、主题休闲夜市

运东组团以大运河文化展示和生态农业休闲为主要任务,紧抓大运河通航区段两端文化核心项目及沿线生态农业休闲、文化体验项目,落实运河通航及水上、岸线观光工程、完善休闲服务功能及特色旅游村住宿设施建设等工作。

92运东组团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工作任务

1

运河通航及水上观光

工程

新建

木厂闸筐儿港区段间通航、码头建设及水上客运运营、休闲驿站

2

运河不夜城

新建

加快项目建设、引进新兴商业、加强文化展示、完善休闲服务及度假功能

3

运河水乡·香旅小镇

谋划

加快项目建设、强化非遗及民俗体验、完善服务功能

4

津北森林公园

提升

增加户外运动及亲子类生态体验项目、完善餐饮等商业休闲配套

5

城市花园路(运河

citywalk路线)

提升

慢行绿道改造建设、配套徒步和自行车驿站、卫生间、餐饮休憩节点

6

红寺村

提升

增加餐饮休闲、度假功能和特色农事田园体验活动

7

粜粮务村

提升

增强多样化的农业休闲体验活动、完善餐饮休闲等商业服务设施

8

中药文化园

提升

开展中药主题体验活动、完善药膳等主题餐饮和住宿功能

9

杨店村

提升

开发商旅融合文创园和低碳展示中心项目,满足“养 、旅、商”一体化体验

)工作思路

1.高品质景区创建

提升南湖·绿博园景区运营水平,推动V1汽车世界开展AAAA级景区创建工作;对诺曼星空露营基地开展A级景区创建工作;推动李大人庄田宿申报等级民宿。

推动国家级资质创建工作。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打造前进道商业时尚名品消费聚集区。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李大人庄村、粜粮务村、田户村。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打造曹子里绢花小镇。

2.招商引资

玉带湖—元宝地”主题度假区、威特农旅等核心项目启动招商工作。

3.核心、重点项目建设

重点推进前进道时尚名品消费聚集区、澳康达名车广场、V1汽车世界、运河不夜城、运河水乡·香旅小镇、隆悦城休闲街区等项目的建设和品质提升,完善优化功能服务、休闲业态、体验场景和文化展演,推进产业提质增效。

开启大黄堡垂钓基地、永定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景区建设工作,丰富津北森林公园休闲业态。

4.乡村旅游

提升津溪桃源、天民田园、一芳田童趣农场、和润福德农场、漫森活农场、昽森家庭农场的接待功能。加强李大人庄村精品民宿建设。加快小谋屯“藕遇小龙虾”生态园农旅项目建设。完善田户村文化旅游设施建设。

5.服务要素及基础设施建设

择址规划建设美食街,筹划多元融合的雍阳宴餐饮项目。着手培育、丰富夜间演艺类文化休闲产品。提升城区商旅住宿品质,加速精品民宿建设。启动运河木厂闸-筐儿港段水上游览工程和景观节点建设。启动城区慢行绿道系统建设工作。

6.节事活动

春季:津溪桃花节、自行车赛、马拉松赛、垂钓比赛、主题夜跑活动。

夏季:水上运动比赛、消暑美食节。

秋季:骑行活动、马拉松赛、京津冀传统武术展示会、丰收采摘节、运河夜跑活动。

冬季:冬钓比赛、名品打折季、运河文化周、运河书画活动。

7.体制机制

持续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支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支持组织商业演出或赛事活动、支持文旅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支持企业参加展会活动、支持文旅产业人才队伍培养、鼓励文化惠民演出、扶持民营院团发展、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支持文旅特色基地创建、支持景区发展、支持民宿建设、扶持乡村旅游运营。

旅游项目用地申请:围绕旅游项目库,考虑重要旅游项目的配套服务用地指标。

8.宣传营销

委托专业团队完善宣传营销专项规划或实施方案,策划大活动、大事件营销,推动武清文旅品牌推广。

在前进道商圈推出“一站地小非遗,武清邀你赶大集”的武清非遗大集,结合各类文旅活动开展。

二、中期行动规划(20262030

)中期重点发展区域及项目

城区组团、运东组团及城东组团为武清区全域旅游中期重点发展区域。

城区组团以龙头项目招商建设和形成城区集聚优势为主要任务,在国际潮购体验核心优化提升基础上,加快新商圈文娱龙头项目建设,同时推进生态休闲、传统村落文旅发展,丰富城区休闲业态。

93城区组团中期重点建设项目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工作任务

1

*玉带湖元宝地” 主题度假

谋划

加快项目建设、完善周边基础设施、商服配套设施

2

*威特农旅

谋划

加快项目建设、完善周边基础设施、商服配套设施

3

天津绿博动植物科普公园

提升

依托南湖·绿博园生态肌理,融入研学、科技元素,打造“三物”融合展示园

4

*冰雪mall运动文娱街区

谋划

加快项目建设、完善周边基础设施、商服配套设施

5

老米店村

提升

提升村落景观环境风貌、加强传统民居修缮改造、增加休闲度假功能

运东组团以主题乡村度假和考古遗迹研学产品打造为主要任务,重点围绕现有基础条件较好的河北屯镇、大碱厂镇特色村庄、文旅项目进行整体文化品质提升、功能业态创新。

94运东组团中期重点建设项目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工作任务

1

李大人庄村

提升

加强场景特色提升、增加新休闲消费业态和主题度假设施

2

肖赶庄

提升

创新休闲业态、增加深度体验项目、强化宣传推介

3

后洞上村

提升

完善休闲度假设施、增加历史文化体验活动

4

*十四仓考古遗址公园

谋划

协同文保单位,加快招商引资、项目建设

5

崔黄口地毯小镇

提升

增加深度体验及研学空间、完善餐饮、休闲等商业服务设施

城东组团以生态湿地休闲和特色小镇建设为主要任务。

95城东组团中期重点建设项目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工作任务

1

曹子里绢花小镇

提升

培育非遗孵化基地、提升绢花传承体验空间、壮大非遗产业链

2

魏家堡灯笼小

提升

加快项目建设,完善灯笼非遗研学体验、中式婚庆体验等

)工作思路

1.重点项目提升及产品优化

紧抓“玉带湖—元宝地”主题度假区、威特农旅等重点项目的工程建设与品质提升工作。推进津溪桃源、丁家瞿阝村、曹子里绢花小镇、诺曼星空露营基地、肖赶庄村等乡村农文旅项目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加快老米店村、红寺村、魏家堡灯笼小栈、宜居杨店商旅融合文创园旅游项目建设。

积极推进文保单位活化利用和非遗文化展示体验,开发文化演艺产品。深入挖掘武清非遗文化,加强文创设计与艺术研所合作,引导扶持一批文创企业,创新地方伴手礼。加快发展特色夜间休闲产品,做活夜间特色活动、节庆。

2.服务要素及基础设施建设

运河观光工程、生态景观建设完成。完善武清区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合理配套建设旅游停车场、自驾车营地等设施。推动全区旅游风景道、慢行绿道、骑行专线、沿运河游步道、交通驿站等公共休闲设施建设。完善集散咨询服务体系。组织评选提升一批特色美食商家。提升改造高星级标准宾馆酒店。扶持壮大特色民宿、园宿。

3.品牌体系创建

大力实施文旅品牌创建行动,编制武清文旅品牌传达、视觉传达相关规划,丰富品牌类型、充盈品牌内涵,打造主题突出、传播广泛、社会认可度高的文旅品牌。

4.精品路线

积极开发区内2条精品旅游路线和4条通武廊区域联合旅游路线。提升完善沿线各个旅游景点及相关配套设施、功能。

5.节事活动

春季:运河绿道漫行、运河生态园艺展。

夏季:非遗研学夏令营、运河潮流音乐节。

秋季:运河通航漫游、都市极限运动表演赛。

冬季:运河灯光秀、冰雪嘉年华艺术季。

6.体制机制

创新投融资机制:用好中央旅游发展基金补助地方项目资金,引导各类资金参与旅游建设,鼓励开发性金融为旅游项目提供支持。

完善旅游规划体系:编制旅游产品指导目录,制定公共服务、品牌形象、营销推广、市场治理等专项规划或行动方案,形成包含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大项目设计规划等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规范有效的规划体系,指导武清旅游产业有序发展。

三、远期行动规划(20312035

推动各产业加速融合,推进乐享荟全球潮购中心、各类特色文娱街区等城区文商旅融合项目建设工作;加快十四仓考古遗址公园、大运河文化体验交流中心等考古遗迹项目、文化艺术项目建设工作。

构建创意力、工匠力、技术力、投资力“四力协同”的创新机制,为文旅企业、项目提供全方位协同发展服务。

四 、项目分期建设表

96武清区全域旅游项目分期建设表


核心项目(8)

序号

项目名称

启动时间

谋划

新建

提升

责任部门

1

运河不夜城

2024



河西务镇

2

运河水乡·香旅小镇

2025



大碱厂镇

3

玉带湖项目

持续推进



黄庄街道

4

郑楼湾农文旅休闲小镇

持续推进



远恒集团

5

南湖·绿博园

持续推进



下朱庄街道

6

V1汽车世界

持续推进



新商圈指挥部

7

玉带湖元宝地”主题

度假

持续推进



新商圈指挥部

黄庄街道

8

前进道时尚名品消费聚集区

持续推进



新商圈指挥部


重点项目(18)

9

澳康达名车广场

2024



新商圈指挥部

10

天精地华萌宠乐园

2024



下伍旗镇

11

创意米兰

持续推进



新商圈指挥部

12

津溪桃源

持续推进



汊沽港镇

13

津北森林公园

持续推进



下伍旗镇

14

永定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

持续推进



黄庄街道

15

北运河筐儿港文化体验馆

2025



大碱厂镇

16

武清区国际水上休闲中心

2025



河西务镇

17

大运河文化体验交流中心

持续推进



文旅局

18

冰雪mall运动文娱街区

持续推进



新商圈指挥部

19

乐享荟全球潮购中心

持续推进



新商圈指挥部

20

十四仓考古遗址公园

持续推进



文旅局
河西务镇

21

隆悦城休闲街区

持续推进



新商圈指挥部

22

烟火巷美食创意街区

持续推进



新商圈指挥部

23

威特农旅

持续推进



豆张庄镇

24

崔黄口地毯小镇

持续推进



崔黄口镇

25

曹子里绢花小镇

持续推进



曹子里镇

26

李大人庄村

持续推进



河北屯镇


支撑项目(26)

27

诺曼星空露营基地

持续推进



下朱庄街道

28

丁家瞿阝村

持续推进



南蔡村镇

29

城市花园路

持续推进



农业农村委

30

老米店村

持续推进



黄庄街道

31

红寺村

持续推进



下伍旗镇

32

田户村

持续推进



高村镇

33

粜粮务村

持续推进



南蔡村镇

34

魏家堡灯笼小栈

持续推进



上马台镇

35

肖赶庄村

持续推进



河北屯镇

36

后洞上村

持续推进



河北屯镇

37

西南庄村

持续推进



石各庄镇

38

大黄堡垂钓基地

持续推进



大黄堡镇

39

颐正源生态农场

持续推进



下伍旗镇

40

一芳田童趣农庄

持续推进



南蔡村镇

41

和润福德农场

持续推进



大孟庄镇

42

漫森活农场

持续推进



河西务镇

43

昽森家庭农场

持续推进



梅厂镇

44

春蔬园

持续推进



大王古庄镇

45

小兔拔拔萝卜基地

持续推进



大良镇

46

中药文化园

持续推进



大良镇

47

宜居杨店商旅融合文创园

持续推进



大孟庄镇

48

小谋屯“藕遇小龙虾”生态园

持续推进



东马圈镇

49

大黄堡湿地农渔文化展示中心

2024



大黄堡镇

50

崔黄口九·二二惨案”

纪念展厅

持续推进



崔黄口镇

51

李广正纪念馆

持续推进



黄花店镇

52

大运河山珍文化产业园

2024



大碱厂镇



第十章机制建立与政策保障

一、管理机制

建立综合领导机制,把旅游发展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全区总体发展战略整体推进。加强统筹协调,建立统筹规划、统筹产业、统筹考核、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健全综合管理机制,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执法建设,强化旅游制度供给,推进资源统筹及平台共享建设。坚持绿色发展,夯实生态本底建设,深化绿色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等产业提升,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二、政策保障

创新行政审批制度,重点抓规范、抓服务、抓监管,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和材料,优化事中事后监管方式。用好涉旅产业政策,强化农林、商业、工业、体育、文化等产业专项政策与旅游对接,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加大项目支持力度,优先支持重大旅游项目、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扶持新兴旅游业态项目、宣传推广旅游活动等。

三、人才保障

培育和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开展乡村旅游创客、旅游科创人才引进工程。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人才素质和服务管理水平。


| 相关政策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