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就业服务工程
1.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全年建成就业驿站12个,培育创业孵化基地1个,开展就业服务畅享行动,组织高质量招聘活动100场以上,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
2.实施“技能强企”行动。高标准举办“雍阳工匠”职业技能大赛;推进“海河工匠”企业培训中心建设,全年新认定8家企业培训中心;全年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4000人次。
二、育苗助老工程
3.新建中小学项目。实施中央湖片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南东路片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天津市耀华中学武清学校建设。
4.新建光明道中学和小学教学楼项目。利用现址,在光明道中学和小学校内,各新建一栋教学楼,有效缓解片区学位紧张问题。
5.开展中小学生体质测试与视力筛查。对我区中小学生开展体质测试、视力普查和屈光检测,强化筛查结果运用,加强学生体质、视力健康管理。
6.推进“五爱”教育阵地建设提质增效。选取一批“五爱”教育阵地给予资金、体育用品支持,推动社区组织拓展文体科普、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
7.社区(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依托养老配套公建和闲置土地、房屋等建设社区(村)养老服务设施3所,打造3个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和2个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
8.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培训。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培训,提升居家重度失能老年人的照护水平。
9.打造示范型老人家食堂。打造具备明厨亮灶、集中堂食、个性化送餐、网络服务等功能的示范型老人家食堂2个,不断提升老年人用餐满意度。
三、健康守护工程
10.已婚适龄妇女“两癌”与妇科常见病筛查项目。为辖区常住30-65岁非妊娠期已婚适龄妇女提供免费“两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服务。
11.基层医疗机构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能力提升项目。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慢阻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综合干预项目和建设基层咳喘防治中心试点医院,进一步提升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能力。
1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工程。开展对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分类分级健康服务,做好“一老一小”和孕产妇的健康管理,加强健康教育和科普,提高居民及重点人群健康素养,打造金牌家庭医生团队,持续提升全区健康管理水平。
13.开展“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为不少于2500人开展应急救护取证培训,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形成“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助残解困工程
14.残疾人“三项补贴”发放工作。发放工作困难残疾人家庭和一户多残家庭冬季取暖补贴,视力、听力、言语残疾人通讯信息消费补贴,困难残疾人家庭水电燃气补贴。
15.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为全区948户有需求且符合改造条件的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无障碍设施适配,缓解居家照护压力,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16.持续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为我区420名符合条件的0-17岁残疾儿童提供医疗手术类、康复训练类、辅助器具类救助补贴。
17.“冬季送温暖”暨春节慰问活动。为全区2962户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边缘的残疾人家庭每户发放毛毯、米、面、油等生活物资。
18.做好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及时做好低保调标工作,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在12个镇街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构建“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新模式;加强政策宣传,做好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的认定。
五、惠民安居工程
19.河东片区棚户区改造(二期)。实施河东片区棚户区改造(二期),总建筑面积23.77万平方米。
20.泗村店镇还迁房建设。实施泗村店镇还迁房建设,总建筑面积45.8万平方米。
21.南蔡村镇还迁房建设。实施南蔡村镇还迁房建设,总建筑面积46.4万平方米。
22.汊沽港镇还迁房建设。实施汊沽港镇还迁房建设,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
23.大黄堡湿地核心区还迁房建设。实施大黄堡湿地核心区还迁房建设,总建筑面积47.03万平方米。
24.杨村街雍丽园还迁房建设。实施杨村街雍丽园还迁房建设,总建筑面积12.75万平方米。
25.持续开展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在完成不少于30户改造任务的同时,按照“发现一户、认定一户、改造一户”的工作原则,持续开展危房排查认定,对符合改造条件的住户做到应改尽改。
六、惠工解忧工程
26.开展职工大病救助。对因病在医保定点医院治疗的在职工会会员,一年医药费(含自费)经医保、商业保险、单位二次报销后,实际个人支付医药费总额超过4万元的,分梯度给予一定金额救助。
27.开展职工住院关爱慰问。对因病在医保定点医院治疗的在职工会会员,每年首次住院给予一次性500元或2000元慰问金。
28.开展职工免费体检。为不少于2000名农民工、困难职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苦脏累险危害”岗位一线职工开展免费健康查体。
七、惠农增收工程
29.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有效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0.乡村旅游重点片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推进乡村旅游重点片区内1-2个重点村开展村内道路建设、坑塘沟渠治理、村容村貌改善等农村公益事业建设。
31.建设提升农业品牌示范基地。建设提升4个农业品牌示范基地,提升小兔拔拔、小鹊登枝、小猴摘摘、陈咀鲜食玉米等特色农产品品牌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拓宽销售渠道,实现品牌溢价,带动农民增收。
八、强基优居工程
32.市政道路建设。新建规划八十四号路(雍阳东道—育智路)、育智路(大桥道—机场道)、运河西路(振华西道—潞水丽苑东1门)。
33.提升道路交通出行品质。完成京沪高速王庆坨服务区提升改造,提升整体基础设施运营服务水平。
34.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实施110公里农村公路提升改造、6座桥梁维修改造工程,打造“四好农村路”,不断织牢织密农村路网。
35.加强城市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重建泉州路消防救援站,提升消防救援综合保障能力。
36.开展供热“冬病夏治”。在对2024年冬季供热信访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组织供热企业对500户居民开展供热“冬病夏治”工作,清洗、改造户内供暖设施,提升供热效果。
37.口袋公园建设。提升改造6座城市口袋公园,拓展绿色公共空间,实现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
38.燃气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实施燃气管网更新、除锈喷漆和埋地改造不少于80公里。
39.供热旧管网提升改造。对静湖东区等20余个小区实施供热旧管网改造40公里。
40.智能水表更换项目。更换城区1万具智能水表。
41.新建和改造提升标准化菜市场。实施1座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切实解决周边社区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品购买需求。
42.打造高质量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5个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的高质量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九、文体惠民工程
43.举办武清区第五届群众文化节暨第三届大运河文化节。组织开展贯穿全年的文化惠民演出、阅读推广活动、传统文化展示展览等不少于80场,发行和充值天津市文化惠民卡武清郊区卡不少于4000张。
44.推动群众体育设施建设。新建或提升改造体育健身场地20处以上。
45.举办武清群众性体育活动。做好社区运动会统筹规划,举办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覆盖各类人群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20项以上,广泛动员群众和各级各类组织积极参与。
十、防汛排涝工程
46.推进大黄堡洼蓄滞洪区建设。新建堤防、行洪通道及配套建筑物。
47.武清区泛区与永定河水系连通工程(一期)。对城区二支渠、六支渠等5条渠道进行综合治理,新建一体化泵站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