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无障碍 简体 | 繁体 长者模式 长者模式

2023年武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天津市武清区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4-06-28 10:18

2023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落实全市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和区委“3+1+1”工作思路,努力克服年初新冠感染疫情和年中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影响,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区经济运行平稳向好,发展新动能持续注入,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社会大局保持安全稳定,“京津明珠、幸福武清”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综合

经天津市统计局统一初步核算,2023地区生产总值957.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21亿元,下降2.4%;第二产业增加值326.19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583.65亿元,增长5.6%。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34.161.0。民营增加值640.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6.9%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61亿元,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21元,增长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4.36亿元,增长17.9%

二、农业

农业总产值87.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降1.8%。其中种植业产值61.16亿元,下降0.8%;林业产值0.62亿元,下降3.3%;畜牧业产值20.83亿元,增长2.0%;渔业产值4.01亿元,下降17.2%

粮食总产量49.41万吨,下降5.6%;蔬菜总产量94.91万吨,下降1.8%。猪出栏28.39万头,下降4.1%;猪肉产量2.48万吨,下降3.5%

2023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同比

粮食产量

万吨

49.41

-5.6

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

万吨

94.91

-1.8

猪存栏

万头

15.26

-25.6

猪出栏

万头

28.39

-4.1

活家禽存栏

万只

214.41

-7.0

活家禽出栏

万只

307.36

1.7

猪肉产量

万吨

2.48

-3.5

禽蛋总产量

万吨

2.96

-0.3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2.94

-5.3

生牛奶产量

万吨

16.01

9.3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3全区工业增加值286.4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0%

2023末,规模以上工业在库企业749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9.5%民营企业增长3.0%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长3.1%。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3.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0%

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4.3%民营企业下降0.4%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长1.5%。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0.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8.1%

202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

涂料

万吨

9.95

-16.4

中成药

1543

36

精制食用植物油

万吨

0.38

-2.0

饮料酒

亿升

0.65

-5.3

饮料

万吨

137.71

9.6

纸制品

万吨

49.10

9.5

服装

万件

5

-13

家具

万件

121.16

-26.6

钢材

万吨

10.88

-72.2

钢化玻璃

万平方米

65.03

-16.5

夹层玻璃

万平方米

46.89

-20.4

中空玻璃

万平方米

352.19

5.9

光电子器件

万只

958

6

工业仪表

万台(个)

3.43

9.1

铝材

万吨

50.26

-14.8

阀门

万吨

1.15

2.4

工商用制冷、空调设备

万台(套)

33.91

-5.0

两轮脚踏自行车

万辆

152

-31

电动自行车

万辆

475

54

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

对千米

3369

32

电力电缆

亿米

0.44

118.4

电子计算机整机

万台

2.25

-18.5

电话单机

万部

81.79

-29.2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96.97

-19.1

2023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0.5%,营业利润增长82.1%营业收入利润率3.0%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百元营业收入成本86.39元,降低0.40规上工业资产负债率为62.2%,提高0.8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产值、增加值的比重为9.0%10.7%,分别增长0.6%下降5.9%;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产值、增加值的比重为31.7%27.0%,分别增长3.9%4.5%

民营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69.3%;其中,规上民营工业企业578家,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77.2%,规上民营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0.5%下降0.4%

    2023全区建筑业增加值41.8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降16.0%。建筑业总产值增长20.0%。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91.36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230.85万平方米。签订合同额638.71亿元,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370.52亿元。

四、内外贸易

2023,全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00.73亿元,下降0.8%。批发零售销售额1877.36亿元,下降10.1%。其中限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1730.67亿元,下降11.3%

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1.01亿元,增长9.8%。住宿餐饮业营业额22.03亿元,增长11.1%。其中限上住宿和餐饮企业营业额13.47亿元,增长9.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4.36亿元,增长17.9%。其中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4.37亿元,增长21.3%。全年吸引内资到位额270.85亿元,外资到位额19671万美元,全年完成外贸出口总额211.11亿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23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1.2%。其中:第一产业占比2.5%,增长48.1%;第二产业占比26.7%,增长13.7%;第三产业占比70.8%下降30.4%。投资总额中,房地产投资占投资总额的51.2%下降34.9%。制造业投资占投资总额的18.4%下降1.8%。房地产商品房销售额、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增长64.4%53.3%

六、交通、运输

2023,全区交通仓储邮政业增加值31.80亿元,下降1.6%2023末,我区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企业106家,营业收入增长1.0%

加速融入首都“通勤圈”,京津首条“定制快巴”开通运营,京津城际列车实现扩容、经停武清站车次加密,增设京津塘高速公路杨村西出入口,高王路天津段全线通车。

七、财政与金融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61亿元,增长10.5%。其中,税收收入60.58亿元,增长31.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2.1%。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22.83亿元,增长148.7%;企业所得税10.82亿元,增长24.4%;个人所得税4.29亿元,下降4.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8.16亿元,增长57.9%。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52亿元,增长22.6%;教育支出31.55亿元,增长1.4%;卫生健康支出17.78亿元,增长46.7%

银行业金融发展平稳。2023我区金融业增加值33.13亿元,增长9.4%。金融存贷款增速持续加快,月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为1592.00亿元和1206.26亿元,分别增长11.7%21.0%

八、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

2023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010家。天津市雏鹰企业评价入库486家。天津市瞪羚企业评价入库37家。天津市科技领军(培育)企业累计达31家。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累计2家。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累计21家。区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累计1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953家。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和企业需求“两个清单”对接发布机制,累计发布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600余项,面向全区征集产学研合作情况,收集企业需求18项,联合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高校入企对接,精准撮合49家高校院所与37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落地转化科研成果77项。持续推进技术市场交易,实现全区技术合同交易额104亿元。深化落实《通武廊科技合作协议》,实施三地科技主管部门互访,促进三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通武廊”区域创新平台共享共用目录》增加至86个。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深化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示范区创建,新建改造11所中小学,滨河道小学投入使用,新增5所幼儿园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080个、学前教育学位1620个,在全市率先推行学前教育延时延期服务。2023年末,全区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教育及特殊教育学校年末在校学生人数172371人;教职工人数16079人,其中专职教师人数12323人。在全市首创“园区+职业教育”模式,助推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新校区入驻并开学与市教委合作共建高品质教育强区,与天津市耀华中学、天津市实验小学开展合作办学,与浙江海亮教服集团签订教育共建协议。

文化、体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功举办第届群众文化体育节暨首届运河文化节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仪式、中国排球超级联赛、中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环南湖马拉松赛等大型赛事活动。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加快建设,新建改造健身场所200余处。建成全市首家区县级文创展示平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40余场。全面推进健康武清行动,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5所北京知名三甲医院面向我区开展国家级医学中心专项工程项目共建,建成193家健康社区村、92家健康学校、32家健康医院,25家基层卫生院胸痛救治单元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家庭医生有效签约39万人。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2023末,全区常住人口113.8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4.3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6.49%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21元,增长5.7%。其中,城镇47238元,增长4.8%;农村31499,增长6.6%。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105.10亿元,增长10.8%

(注:根据快报数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