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武清区委“3+1+1”工作思路,武清区审计局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为主线,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完善工作体制机制,恪守审计质量底线,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现将2023年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行政执法基本情况
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武清区审计局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聚焦重大政策执行、财政资金、民生资金等7个关键领域,全年完成审计项目21个,出具审计报告和专项审计调查报告33篇,审计提出建议62条,查出主要问题金额89.37亿元,非金额计量问题139个,移送区纪委监委等相关部门问题线索5件,5人被追究责任,受到纪律处分。推动相关单位修订完善制度机制15项,及时堵塞制度漏洞,有效拓展和深化了审计成果运用。1个审计项目获评全市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1.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严格落实审前公示、审中公示和审后公示。通过武清政务网平台全面及时公开行政执法主体、执法人员信息、执法程序、救济渠道等审计执法事前公示信息,并及时进行动态调整;通过武清政务平台公开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及整改情况,稳步推进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布。
2.注重审计全过程规范记录。参照市局统一下发的主要业务文书和文本参考格式,及时调整、规范我局审计业务文书格式。制定并严格执行《武清区审计局审计项目管理办法》《武清区审计局审计组廉政纪律监督工作办法》《武清区审计局关于进一步推动整改工作的举措》,规范审计项目完成时限和核准流程,完善项目审计闭环,提升审计实效。实行“三个清单”工作机制,建立项目进展台账、问题整改台账、内审工作台账,推动重点工作落实落细。
3.落实审计结果法制审核。严格执行审计项目多级审核制度,审计组提交的审计资料、文书先由审计组组长、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审核,再交由法规与审理科复核;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难点问题,通过召开审计业务会进行集体研究;制定《武清区审计局法律顾问工作规则(试行)》《武清区审计局公职律师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强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的管理,充分发挥好法制审核作用。
(二)深化执法监督贯通协同。
建立与巡察、信访、统计、检察的工作联动机制,不断强化信息共享,打通信息壁垒、畅通信息渠道,健全计划沟通机制,前移协作关口,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事先征求其他监督部门意见,确定监督重点,对问题突出的单位优先安排审计,凝聚监督共识,织密“监督网”。制定《武清区审计局关于2023年第二轮审计项目加强各类监督贯通协同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深化各类监督协作联动,提升审计监督质效。
(三)加强执法人员队伍建设。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新修订审计法、行政处罚法等纳入党组中心组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内容,同时组织干部学习《天津市国家工作人员“共性法”清单》、《天津市审计系统个性学法清单》,并全员参与天津市审计机关岗位练兵审计法规理论知识考试、执法监督平台公共法学习考试、网上学法用法平台学习考试,通过率均为100%。制定《武清区审计局青年干部培养计划》,开展计算机审计、法律、业务知识培训,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全年培训干部350人次,取得审计师资格11人,通过计算机中级8人,选派多名业务骨干参与审计署、市审计局审计项目,多方面提升审计专业能力,7人次获得市区表彰。
三、存在问题
一是新形势下审计开拓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审计服务政府治理的建设性作用需进一步提高;二是开展“研究型审计”尚有不足,运用大数据手段提升审计项目质量还需创新;三是审计执法人员的自身专业能力素养还需提升。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2024年,区审计局将在提升审计质效、持续提升基层基础、提升执法人员素质等方面持续用力,重点围绕以下三方面开展:
1.强化审计监督作用。聚焦重点任务,结合项目计划,保质保量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专项工作。同时在揭示问题数量和深度上、移送问题线索上、审计专报质量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开展“研究型”“穿透式”审计,争创市优、署优审计项目迈出新步伐。
2.加强审计质量控制。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履行《武清区审计局审计项目管理办法》要求,严格审计项目完成时限、档案归档时间。健全完善审计业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项目过程控制、审计报告等环节,着力提高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
3.提升干部专业能力。全体审计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持续加强自身建设,练就“能查、能说、能写”的能力,同时加强审计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审计干部专业能力,推深做实大数据研究型审计工作,助力审计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