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我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一规划两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不断强化执法监督,积极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落地。现将有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采取工作措施和主要成效
(一)制度建立与落实情况。一是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情况。主动公开行政执法基础信息。在武清区权责清单网上公开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10类,15778项行政执法基础信息,在天津市司法局网站公开行政处罚决定4549条,执法证件公示1677个,使执法行为更加公开透明;落实全过程记录制度。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督平台作用,督促各执法单位及时准确规范上传执法信息,及时公开行政执法决定信息;全面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按照不少于本单位执法人员总数5%的比例配备法制审核⼈员,全区执法单位共配备法制审核人员153名,占行政执法人员总数的8.8%。按照市司法局工作要求,组织各执法单位制定完善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事项清单,做到职责明确、权责统一。二是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制度落实情况。我区执法部门主要以执行市级部门制定的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制度为主,包括区城管委、区人防办、区审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医疗保障局、区应急管理局、区住建委、区交通局等单位。区工信局、区商务局、区水务局、区交通局也根据上级文件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本区的裁量权基准制度。三是行刑衔接制度落实情况。区市场局定期召开食品安全行刑衔接联席会议,商讨各类案件涉嫌犯罪的移送问题,落实行刑衔接与处罚到人要求。2022年武清区涉及行刑衔接案件48件,主要涉及市场监管、文化和旅游、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领域。
(二)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情况。2022年天津市行政执法监督平台武清区共归集行政执法数据43281条,其中行政检查41453件,行政处罚1425件,行政强制16件,罚款约2155万元。跨区域联合执法情况。1. 按照“通武廊”三地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信息互通共享协议规定,定期通报产品抽检、风险监测不合格信息等情况,共同构筑“京津冀”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屏障,推动三地经济社会发展率先迈步进入“质量时代”。2. 落实《深化京津冀食(药)品安全区域联动协作机制建设协议》,建立通州、武清、廊坊区域食(药)品协同协作长效运转机制。召开通武廊食品药品安全区域联动协作会议。通报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加大食品药品联合执法力度,组织药品飞行检查,协同应对食品药品突发事件。3. 我国首批首个区域协调联动标准化试点,三地以发布协同标准的形式,依托MMC中心1+X平台(此平台在全国已有近千家),实现以标准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通武廊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化、均等化、便利化水平,实现三地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4. 按照市市场监管委《关于开展打击侵犯CoCo都可奶茶注册商标专用权专项执法行动的通知》部署安排,开展京津冀市场监管各执法部门协作配合,对《通知》中涉及的辖区内2家涉嫌侵权经营户依法开展检查。5. 推进环保执法协作,与廊坊生态环境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5次,检查企业26家次。对303家中重点污染源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开展情况。交通局联合公安、市场等部门开展严打“百吨王”京津冀联合治超专项行动。市场局开展“利剑行动”,对日常用药、网售爆款化妆品等重点品种开展针对性检查,药品立案67件、化妆品立案6件。市场局联合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支队开展“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共查处奥林匹克标志侵权案件6起,罚没款1.48万元。开展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京津冀协同执法行动。开展教育、医疗等领域商业贿赂专项行动,共立案查办不正当竞争案件3件,罚没款21万余元。认真落实《天津市知识产权局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已办理知识产权案件20件,罚款6.67万元。制发《武清区知识产权局关于开展老字号企业商标和驰名商标执法保护专项行动的通知》,专项行动期间,共计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车辆100余车次,检查各类市场主体280余家。开展城镇燃气安全排查、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武清区2022年春季校园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检、药品经营企业专项检查、2022年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排查治理、非法销售医用口罩等疫情防控医疗器械政治、医疗乱象治理、涉企违规收费整治、校外托管服务机构检查、反餐饮浪费整治等系列专项行动。
(三)执法队伍建设情况。天津市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共归集政执法主体共计61个,其中区级31个,市直1个,街镇29个。执法人员培训、人员流动等情况。全区持有天津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执法证的行政执法人员1677人,因调离执法岗位、退休等原因注销执法证件117个,已备案的法制审核人员153人,行政执法监督人员77人。组织执法人员开展了2021年度“典型差案”和“示范优案”分析教育培训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专题培训、行政执法专题培训、天津市行政执法监督平台操作使用培训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专题培训等系列培训活动,累计开展专题培训6次,培训执法人员600余人次。不断提升执法人员能力水平。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组织全区170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开展线上公共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合格率达100%,严把新申领执法证件人员准入关,对2022年新申领执法证件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完成227人证件申领备案工作。
(四)发挥执法监督职能。一是定期梳理统计执法监督平台信息录入情况,由区委依法治区办进行通报,并于8月份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进行了集中约谈,督促及时提升工作水平;二是制发《2022年武清区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实施方案》,将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情况、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督查检查事项清单,通过自查自纠、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检查等多种方式对全面掌握各单位实际工作情况,督促各执法单位及时查漏补缺、补齐短板。三是按照市局安排部署,组织开展案件评查工作。自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平台共有已结案一般程序案件1051件,其中区直单位926件,镇街125件,全区共抽取523件,通过评查及时发现平台信息归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督促执法单位进一步查漏补缺、补齐短板。
二、存在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单位领导对执法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未能按法定职权全面履职尽责,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本单位执法工作安排部署不到位、不全面,同时存在执法人员不在岗情况,造成执法人员未能全面履行执法职责。
(二)执法培训效果不明显。虽然每年对执法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但执法人员认识不够深刻,存在应付式学习的情况。此外,部分单位行政执法职权下放后,对街镇开展业务指导少,导致街镇无法有效承接相应的执法事项。
(三)执法刚性不足。全区处罚率仅4.71%,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反映出我区行政执法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柔性执法方式,采取罚款、责令停产停业等手段实施的行政处罚较少,个别重点执法单位仍存在零处罚的问题,行政执法的刚性明显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加强组织推动。组织召开行政执法协调小组工作会议,对行政执法工作进行通报,督促各单位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责成专人负责,全面查找自身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全面落实好行政执法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强教育培训。制定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计划,丰富培训形式,专项培训杜绝照本宣科,要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执法过程中容易引发行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不断增强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同时加大考核力度,使培训不只流于形式,更要见到效果。
(三)加强跟踪问效。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采取跟踪督办、电话了解、“回头看”等方式进行督促,把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整改问题一环扣一环地抓紧抓实,坚决杜绝“走过场”“打折扣”。
2023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