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天津市2024年全国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区建设方案的通知要求,武清区围绕粮油作物单产提升整体目标,在我区2023年整建制推进区建设基础上,继续优化已有的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打造“百千万”高产样板,带动提升我区玉米单产水平。特制定武清区2024年全国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区建设方案如下:
一、思路目标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以提升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水平为主线 ,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推进我区全国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建设 ,加快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系统集成 ,持续推进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三主融合” ,打造一个百亩示范田、10个千亩示范方和2个万亩示范片 ,辐射周边10万亩以上,带动全区大面积均衡增产和效益提升。
二、技术路径
1.示范精量播种精细采收高产群体技术
根据项目区地力水平,通过精细整地、精量播种、密植等技术,并引入北斗卫星导航自动驾驶技术示范,可以实现精量播种施肥一体化作业,提高作业精度、降低作业损耗,避免出现行距不均、错垄差行现象,提高播种质量,确保苗全、苗齐、苗匀、苗壮,构建合理的高产群体结构,建议亩播种量5500-6000粒,亩密度达到5000株以上。
2.示范推广中耕追肥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
改一次性底肥免追肥为底肥追肥配合施用,示范推广夏玉米适期追肥。为增产防倒,把传统的追施单一氮肥调控为追施氮肥和钾肥缓释肥料,可以在玉米生育期缓慢释放养分,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在每亩底施15-20公斤复合肥的基础上,每亩追施30公斤左右30∶0∶8(总含量38%)和25∶0∶5(总含量30%、含硫≧13%)两种氮钾复合(混)肥进行对比示范,面积各10000亩。追肥时期建议在小喇叭口-大喇叭口期进行中耕施肥,可以起到保墒情、除杂草、增加产量的作用;也可以在中后期抽穗后-灌浆期,降雨前进行无人机撒施,起到防止玉米后期脱肥、增加穗粒数和粒重的效果。
3.示范推广密植防倒化学调控技术
针对玉米群体密度增加,倒伏危险性加大、穗长变短、秃尖变长等问题,推广喷施化控剂技术,防倒伏、扩穗长、降秃尖,提高玉米产量、改善品质和增强抗性。常用的玉米化学调控剂有“金得乐”“玉黄金”和“吨田宝”等。在玉米7叶期-11叶期(可见叶)喷施抗倒伏化学调控剂,增强密植群体抗倒性,提高产量。
4.示范绿色植保控害技术
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性,示范病虫草害机械化综合防控技术。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应用无人机等新型高效植保机具,减少农药用量和作业次数,提高综合防控效果。
5.示范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玉米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定时、定量供水、供肥,还可节约劳力的新技术。重点示范滴水出苗和中后期精准灌溉追肥技术。在拔节期通过控制水肥进行蹲苗,在大喇叭口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期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精准灌溉追肥,扩大库容,延衰增重。
6.示范土壤耕作改良技术,提高整地质量
在项目区内示范秸秆还田,示范每亩增施300-500公斤生物菌肥,培肥地力,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在项目区示范免耕或条带耕作精量播种机械,实现碎茬、开沟、精密播种、施肥、覆土、镇压一体化作业,减少机械进地次数,减轻土壤压实。
7.示范粮食作物病虫草鼠害监测与防治技术
主要是对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进行病虫草鼠害监测与防治,包括外来生物的监测与防治,粘虫、草地螟、蝗虫等重大病虫害与突发性病虫害的应急防控、监测与预警;(1)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虫情自动采集系统,包括小麦赤霉病远程监测预警系统、玉米大斑病远程监测预警系统、鼠害自动监测设备、病虫调查统计器。(2)建立突发性病虫害的应急防控与监测站。包括高空昆虫诱控设备、桶型诱捕器、三角形诱捕器、全降解诱虫板、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草地贪夜蛾诱芯、玉米螟诱芯、玉米粘虫诱芯、小菜蛾诱芯、甜菜叶蛾诱芯等。(3)建立气象监测系统与监控设备。气象监测系统由风速传感器(变送器)、风向传感器、空气温度、湿度、气压、降雨传感器等,用于大田作物和露天蔬菜的气象监测,为病虫害监测预警服务。
三、任务内容
(一)建设内容
针对我区玉米生产中存在种植密度偏低、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度低等共性关键问题,在我区建设1个百亩指挥田、10个千亩示范方和2个万亩示范片。指挥田重点示范精密播种、中耕追肥、化学调控、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增施生物菌肥、病虫草鼠害监测和防治技术7项关键技术,播种密度达到6000株/亩以上;千亩和万亩示范方重点示范精密播种、中耕追肥、化学调控、绿色防控、病虫草鼠害监测和防治技术5项关键技术;辐射带动区域推广化学调控、绿色防控、病虫草鼠害监测和防治3项技术,集成示范高产区密植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模式。建设2个智能化病虫草鼠害应急防控与监测点和农业气象站,对小麦、玉米和露天蔬菜等农作物进行病虫草鼠害监测与防治,包括外来生物的监测与防治,粘虫、草地螟、蝗虫等重大病虫害与突发性病虫害的应急防控、监测与预警。同时建议适当推迟7-10天收获,延长玉米灌浆时间,增加干物质积累和粒重,提高产量。
(二)主要技术指标、经济指标
1.试验-示范-推广我区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模式集成;
2.万亩片、千亩方、百亩田亩产分别达到600公斤/亩、700公斤/亩、800公斤/亩左右。
3.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全区玉米单产提升,平均亩产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0%。
(三)实施地点、规模
计划在崔黄口、河北屯、大良、大碱厂、曹子里、黄花店、白古屯、城关、泗村店、大王古庄、高村等镇实施。其中,在崔黄口镇建设1个百亩田,开展高产田核心技术示范,进行单产提升技术攻关,面积100亩。在崔黄口、河北屯、大良、大碱厂、曹子里、黄花店、白古屯、城关、大王古庄、高村等镇各建设1个千亩示范方。在崔黄口镇及周边建设万亩示范片1个,白古屯镇及周边建设万亩示范片1个,推广示范精密播种、化学防倒、中耕追肥等技术,总计辐射带动全区共10万亩玉米实现绿色高产高效和单产提升。
四、进度安排
2024年4月—5月,制订并印发项目实施方案,落实技术集成示范区,确定1个百亩田,10个千亩方,2个万亩片,示范区总面积20000亩及辐射带动周边玉米产田共计100000亩;
2024年5月—6月,组织动员,宣传培训,开展田间技术指导服务,召开现场观摩会,进行技术培训400人次以上。对项目建设所需农资及服务统一招标采购;
2024年6月—10月,开展项目建设,指导技术落实,在示范区内,开展各项技术示范。组织专家测产。
2024年10月—12月,对项目进行验收,整理各示范区试验数据,总结试验示范结果,形成一整套玉米绿色高效单产提升技术模式,12月底前将项目总结报市农业农村委。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领导小组由区农业中心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组成,农业中心主任任组长,中心质量安全检测科及项目实施镇农业管理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和行政推动等工作。技术小组由区农业中心和项目实施镇的技术人员组成,设立技术负责人,主要负责制定项目技术方案,组织实施,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项目总结、结题验收等。
(二)强化管理,督促检查
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建立完善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技术项目档案,及时将有关文件、实施方案、田间记录、测产结果和工作总结等归档立案,按照进度安排推进落实。建立督查报告制度,不定期派出检察人员,在关键节点深入项目实施地,了解情况,推进落实,促进项目有序开展。加强项目资金监管,规范管理办法,严格使用范围,落实监管责任,严禁截留挪用和超范围支出,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安全。项目完成后,进行验收。
(三)加强培训,示范展示
制定项目宣传方案,大力宣传推广成熟的技术模式,建立示范区,培养示范户,采取全程技术跟踪和服务指导。通过技术培训、示范展示、典型带动、宣传推动,辐射覆盖周边玉米产区,开展多方位的农业推广服务,确保技术到位率。
(四)加强合作,搭建平台
联合农机、植保、种子、肥料等涉农企业与专业合作社,搭建社会化服务平台,做好农机、植保专业化服务,为全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依托相关镇街农业服务部门,将通过招标采购的药品和肥料及时分配给开展单产提升项目的生产主体,并做好记录。
六、资金管理
本项目计划投入资金410万元,用于项目农资、农机作业采购,宣传动员,现场观摩会和技术培训等方面资金支出。资金支出预算见附件。资金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玉米单产提升项目的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纳入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列为约束性任务。项目管理遵循统筹兼顾、公开透明、规范管理的原则,补助资金实行“先实施、后补助”,突出引导性和激励性。
(一)补助对象
补助对象为承担玉米单产提升项目任务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种植主体。
(二)补助标准
1、化学调控4元/亩;
2、绿色防控12元/亩;
3、精量播种35元/亩;
4、中耕追肥80元/亩;
5、水肥一体化600元/亩;
6、土壤改良600元/亩;
7、宣传、培训、交通费用8万元。
(三)资金拨付
补助资金按照补贴项目、采购方式结合种植面积进行分配。密植、肥水、绿色防控和化学调控技术等项目所需农资通过统一招标采购以物化的形式补贴种植主体;精量播种作业通过农机服务主体间接补贴给相关种植主体,农机服务主体由各实施镇街确定。
(四)组织验收
区农业农村委制定我区项目验收办法按时间节点进行验收,严格项目全程管理,落实项目遴选、招投标等制度,做好项目文件资料及实施过程资料的档案管理,尤其要在关键的采购环节,严控质量把关和票据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各镇街应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组织推动,抓好宣传动员、质量监管等基础管理工作。对验收合格的,及时将验收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
(五)资金下达
根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预算下达情况和市财政支农预算总体情况,待市财政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预算、市财政转移支付预算下达至我区后,区级验收经公示无异议后,区农业农村委向区财政局提交有关材料,区财政局审核通过后结合预算安排情况拨付补助资金。
七、预期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总计带动10万亩,增收玉米500万公斤左右,较实施前三年平均亩增产50.0公斤左右,平均亩产达到570公斤,实现双季粮食亩产超吨粮。增产玉米价格按照2.2元/公斤计算,增加经济效益1100万元左右。
(二)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1.项目针对密植群体的“倒伏、整齐度差、早衰”3大共性问题,从“播种、水肥、防控、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优化7个关键技术环节,集成示范高产田精准调控技术模式和中低产田提质增密技术模式,示范粮食作物病虫草鼠害监测与防治技术、示范带动全区玉米大面积均衡增产,促进了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社会效益显著。
2.项目推广的化肥减量增效、绿色植保控害技术,有利于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效益显著。
天津市武清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