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无障碍 简体 | 繁体 长者模式 长者模式

武清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来源:武清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1-12-22 10:00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综合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有效防控。根据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制定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教体艺厅函202119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健全完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逐步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效提升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2023年,力争实现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全区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率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重点

(一)实施视力健康教育促进工程

1.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依托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讲授保护视力的意义和方法,积极利用学校网络、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科学用眼、护眼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培养培训,开发健康教育课程资源。支持、鼓励学生成立健康教育社团,开展视力健康同伴互助教育。

2.拓展健康教育宣传资源。充分发挥健康管理、公共卫生、疾病防控等相关领域专家的指导作用,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积极宣传推广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视力健康科普知识。天津市眼科医院、武清区视力健康管理中心(爱尔眼科)专业团队合作开展健康教育大讲堂活动,普及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健康科普知识。利用全国爱眼日健康教育月进行保护眼睛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营造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的良好氛围。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教育学生要遵守近视防控的各项要求,认真规范做眼保健操,保持正确读写姿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周参加中等强度体育活动3次以上,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不熬夜、少吃糖、不挑食,自觉减少电子产品使用。

4.强化学生健康意识。教育学生强化每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主动学习和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的健康知识,并向家长宣传。关注自身视力状况,自我感觉视力发生变化时,及时告知家长和教师,尽早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和治疗。

(二)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工程

1.强化户外体育锻炼。加强体育课和户外锻炼,确保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除大课间外,确保小学生15分钟课间活动时间、中学生10分钟课间活动时间。按照动静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有序组织和督促学生在课间时到室外活动或远眺,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督促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2.增加适合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工作,同时不断提升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实施减轻过重学业负担工程

 1.减轻学生学业负担。遵循各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2.加强考试管理。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制度。严格控制考试数量,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以适当方式告知学生和家长,不得将考试结果在各类家长群传播。

3.减轻学生课外学习负担。严格落实国家双减各项政策和要求,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在大力压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同时,加大学科类培训行为的检查力度,确保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不存在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培训行为,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同时加大政策宣传,积极争取学生家长支持,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并履行家庭教育责任,不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将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给学校,真正实现家校共育。

(四)实施教室光环境达标工程

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各中小学校严格按照《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建设,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每年开展全区中小学教学环境检测工作,确保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达标率100%。根据学生座位视角、教室采光照明状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调整学生座位,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的变化。

(五)实施视力健康综合干预工程

1.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落实《关于加强武清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2.坚持眼保健操等护眼措施。中小学校要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做操之前提醒学生保持手部清洁卫生。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掌握执笔姿势,督促学生读写时坐姿端正,监督并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写姿势,提醒学生遵守一尺、一拳、一寸要求。发现学生出现看不清黑板、经常揉眼睛等迹象时,教师及时关注其视力情况。

3.建立视力档案,开展视力监测。严格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关于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要求,做到早监测、早预警、早发现、早干预。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在检查基础上,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及时更新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随儿童青少年入学实时转移。小学要接收医疗卫生机构转来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在卫生健康部门指导下,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对视力异常的学生进行提醒教育,及时告知家长带学生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率的报告和统计分析,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视力筛查。学校要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

4.加强视力健康管理。建立校领导、班主任、校医(保健教师)、家长代表、学生视力保护委员和志愿者等学生代表为一体的视力健康管理队伍,明确和细化各自职责。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医务室(卫生室、保健室等)力量,按标准配备校医和必要的药械设备及相关监测检查设备。

5.坚持科学保育保教。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落实《天津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规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科学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保证儿童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结合季节、学龄阶段特点合理调整,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幼儿睡眠、运动和游戏时间。为儿童提供营养均衡、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膳食,促进视力保护。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工作时要主动控制使用电视、投影等设备的时间

(六)实施家校联动工程

1.学校要引导家长共同开展近视防控。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新媒体等平台,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积极引导家长共同做好近视防控。家长应当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0-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家长应当尤其重视孩子早期视力保护与健康,及时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2.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已患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寒暑假体育作业,使其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3.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单次使用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4.避免不良用眼行为。家长要引导孩子不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读写姿势,保持眼睛与书本距离约为一尺、胸前与课桌距离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约为一寸,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

5.保障睡眠和营养。保障孩子睡眠时间,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生8个小时。让孩子多吃鱼类、水果、绿色蔬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营养膳食。

6.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家长要改变重治轻防观念,经常关注家庭室内照明状况,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用眼卫生习惯。掌握孩子的眼睛发育和视力健康状况,随时关注孩子视力异常迹象,如孩子出现看不清黑板、看电视时凑近屏幕、抱怨头痛或眼睛疲劳、经常揉眼睛等迹象时,要及时带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遵从医嘱进行科学的干预和近视矫治,尽量在眼科医疗机构验光,避免不正确的矫治方法导致近视程度加重。

、保障措施

(一)加强部门协同推进充分发挥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每年召开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统筹推进重点任务。按照各自分工职责,部门要相互配合、密切联系,切实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开展评议考核督查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各学校的绩效考核。加强近视防控工作督查,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指导各学校落实近视防控相关政策要求,不断提升视力健康知识知晓率、学生用眼行为改进率、视觉环境条件达标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优秀率。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全方位深入宣传报道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知识。依托全国爱眼日等活动,加强科学引导,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在全社会营造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配合的良好氛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