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无障碍 简体 | 繁体 长者模式 长者模式

武清区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实施方案
来源:武清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1-03-17 12:22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和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全面落实《市教委关于印发<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十条措施>》(津教体美劳函〔201915)文件精神,切实提升我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聚焦“教会、勤练、常赛”,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切实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二、总体目标

坚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及锻炼效果。提升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运动能力、养成运动习惯、提高运动水平。力争全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合格率和平均分达到天津市平均水平以上。

三、工作举措

(一)规范课程和大课间设置

认真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开足开齐体育课。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课时;初中七、八年级每周3课时,九年级每周4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把大课间纳入教学计划,列入作息时间,每天上午、下午各安排不少于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每学期开学一周内,在校园网、家长群和校内公示栏中公布课程安排表、大课间时间安排、作息时间表以及课外文体活动安排表和监督电话,自觉接受学生和家长的监督,并上交教育局综合素质科备案。

(二)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

1.丰富大课间活动形式。午大课间可组织全体学生做好广播体操,每所学校还要自主开发易学、易做、运动量适中的自编操等。下午大课间可组织全体学生开展集体跑步,小学一、二年级学生400-600米(学生根据体质情况可走跑交替进行),三、四年级学生600-800米,五、六年级学生800-1000米,初中生不低于1500米,高中生不低于2000米,可通过各种各样的图案跑并配合音乐来提高跑步的趣味性。学校要引入多种锻炼方式丰富大课间形式,制定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开展的集体运动项目,使学生在柔韧、平衡、速度、力量等各方面得到有效的锻炼。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早操制度,早操时间安排要科学合理,运动强度适宜。

2.加强体育锻炼的针对性。各学校要利用课后素质拓展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如男生引体向上、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800米跑等,提升弱项、巩固强项。要根据学生体质差异、身体发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构建自主选择的体育活动“超市”,在确保适度运动负荷的前提下,增加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每个学生至少学会两项体育锻炼项目。

3.积极开发特色体育运动。各学校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挖掘民间体育资源,推广跳长绳、转呼啦圈、跳猴皮筋、踢毽子、扔沙包、滚铁环、抽陀螺等简便易行、喜闻乐见的民间体育项目,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组建体育运动社团,每名学生至少加入一个体育锻炼社团。

(三)推动“家校共炼”活动

1.积极鼓励亲子锻炼。为学生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引导家长陪伴学生共同进行体育锻炼,形成家校联动的合力。由区教师发展中心编印《小学生体质健康锻炼指导手册》和《中学生运动素质课内外锻炼指导手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运动计划,同时配发记录手册便于学生和家长进行记录评价,提高体育锻炼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2.搭建亲子锻炼展示平台。以本校“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为基础,每周开设1-2次体育特色第二课堂活动,适时组织家长参与体育特色项目展示。举办有学生、教职工、家长参与的全员运动会,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个比赛项目,家长可参与运动会策划、担任志愿者、参加体育项目等,提升学生及家长体育锻炼意识和积极性。

(四)开展体育竞赛和片区联赛

1.举办体育联赛及区级运动会。在全区中小学广泛开展十项体育运动。在区域内划分赛区,举办体育运动项目片区联赛。教育局组织篮球、足球、乒乓球等项目区级联赛。每年由区教育局组织一次综合性学生运动会,开展不少于10项区域内体育竞赛。参赛成绩及总体情况将纳入年终督导考核中。

2.举办学校运动会或体育节。各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5项以上特色项目体育比赛,经常性地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开展足球、排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跳绳等各种单项体育比赛,确保阳光体育运动覆盖全体学生。年初开学第一周将本学校的比赛项目和时间安排计划交局综合素质科备案,比赛后要有完备的过程性材料,学校存档备查。

(五)开展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

各学校每学年要开展覆盖全体学生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并按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在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要向家长通报,提出运动建议,并将测试结果报给区教育局综合素质科。区教育局将适时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学校要规范记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记录每一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及其评定等级。小学将体质健康测试情况列入学生成长记录或素质报告书,初中以上学校列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指标和内容。区教育局将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各学校根据开设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需要,逐步配齐配足体育教师,建立起满足体育教学、体质健康测试训练的体育教师队伍。教育局每年组织一次体育教师集中业务培训,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充分保障体育活动时间

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大课间活动时间,若遇雨雪天气,应安排体育理论课、健康教育课、室内体育锻炼和游戏课。区教育局将不定期对各学校体育课、大课间活动及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形成定期情况通报制度。

(三)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体育器材配备的投入,特别是在学生课后时间活动较多的地方设置单杆同时鼓励学生在家中设置单杠。加强学校体育经费管理,做到专款专用,配齐配足体育测试项目器材,并做好及时维修和添置。统筹体育资源,满足学生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需求。

(四)完善评价机制

坚持和完善体育科目测试制度,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毕业、升学的重要条件。体育科目测试成绩要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同时作为学生、班主任和体育教师评优评先的前置条件。区级三好学生评选中体测成绩未达到良好的学生“一票否决”;参评三好班集体评选的班级学生体测成绩合格率要达85%以上。在市、区两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中成绩排名靠后的,局党委将对学校主要领导进行约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