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无障碍 简体 | 繁体 长者模式 长者模式

大运河(武清段)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规划
来源:天津市武清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3-07-19 14:49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上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

大运河(武清段)是出入首都北京的水路咽喉,被誉为武清的母亲河,是武清的历史之脉、文化之源、发展之基。深入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打造武清区大运河文化带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有利于推动武清高质量发展。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2020年中共天津市委办公厅、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根据国家、天津市统一部署,依据《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天津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天津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等,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与规划文件,制定本规划,作为统筹大运河(武清段)系统保护与开发建设的依据。

一、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大运河作为武清区的历史之脉、文化之源、发展之基,坚持保护和开发一起谋划,以通航为牵引、生态为底色、文化为内涵、产业为支撑,通过大运河串联带动沿线点位资源,打造大运河文化保护带、生态旅游发展带、乡村振兴示范带,带动全域特色旅游经济发展,使大运河武清段成为“两山”理论的实践高地和示范样板,打造展示“千年运河·魅力武清”的亮丽名片。

(二)基本原则

科学规划,突出保护。坚持保护治理优先,统筹推进文化遗产、河道水系和生态环境保护,妥善处理好保护与治理、保护与利用、遗产管理与航运管理、文化功能与水利功能的关系。坚持规划先行,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做好顶层设计,分类施策,分步实施,科学管理,构建大运河整体保护格局。

古为今用,强化传承。深入挖掘大运河(武清段)文化内涵,延续武清历史文化脉络,以多渠道、系统性的方式展示大运河古代和现代文明,提升人民群众对大运河遗产的保护意识,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优化布局,合理利用。统筹大运河文化属性和综合功能,优化文化遗产、河道水系、生态环境等空间布局,明确分级分类管控要求,合理利用文化、水利和生态资源,以利用反哺保护,使大运河文化与沿岸的经济、社会、生态融合发展,形成区域发展新模式。

二、 战略定位

落实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武清区第六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天津市武清区委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京津明珠幸福武清的意见》确立的“3+1+1”工作思路,高水平构建“一城、一带、一商圈”,其中“一带”即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坚持保护和开发一起谋划,围绕武清运河沿线丰富的点位资源,以大运河为主干,串珠成链,打造大运河文化保护带、生态旅游发展带、乡村振兴示范带。

运河文化保护带。立足世界文化遗产、“京畿门户”、书画之乡、漕运文化禀赋,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统筹保护、传承和利用,以运河历史延续文化,以遗址古景展示文化,以古今结合重塑文化,将大运河(武清段)打造成为流动的文化之脉,与新时代武清高质量发展脉搏同频共振、交相辉映。

生态旅游发展带。高水平实施运河武清段生态系统建设,以运河靓丽风景线为基础,串联沿线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娱乐、高端商贸景区景点,构建以运河为主干、辐射带动全域旅游经济发展新格局。

乡村振兴示范带。以运河保护开发为契机,大力推进运河沿线农业农村现代化,将沿岸乡村建设成为引领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产业先行区、展现新时代武清乡村风貌的靓丽风景线,使大运河成为带动武清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示范引领武清区乡村全面振兴。

三、 规划范围

依据《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根据大运河文化影响力,以大运河现有和历史上最近使用的主河道为基础,统筹考虑遗产资源分布,大运河天津段划分为核心区(含核心监控区)和辐射区。

大运河(武清段)北起河西务镇木厂闸,南至武清区行政边界,全长62.3公里。流经武清区河西务、下伍旗、大孟庄、大良、南蔡村、大碱厂、徐官屯、杨村、下朱庄、黄庄十个街镇。武清区全域为大运河天津段核心区,本规划以武清区全域为规划范围,大运河河道两岸各2000米内的核心区范围为核心监控区。(见附图1)

四、 空间格局

大运河(武清段)属于天津市大运河空间格局的“通武廊运河文化共享区”,突出展示京畿重镇的独特地缘文化,展示潞河、仓廒、官署、驿站、祠庙、戏曲、建筑及园林等丰厚的运河文化,展示北运河郊野公园、津北森林公园、南湖·绿博园景区等绿色精致的生态景观。按照“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的思路,大运河(武清段)主要构建“一轴、一核、四段、多节点”的串珠式布局结构(见附图2)。

一轴:以大运河(武清段)河道为主轴,打造大运河文化保护带、生态旅游发展带、乡村振兴示范带。

一核:筐儿港核心展示园。

四段:根据大运河(武清段)沿岸空间不同主导功能和文化生态特点,将大运河(武清段)划分为古镇历史游览段、自然生态观光段、文化传承体验段、城市综合服务段。

——古镇历史游览段。利用该流域段落现有丰富历史遗迹,展示“津门首驿”等文化品牌。深挖文化价值,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打造文化品格与自然生态融合典范。

——自然生态观光段。沿河多处重要生态节点与农耕文化的良好基础条件,共同构建“运河氧吧,康养胜地”,打造以林、花、田、河相结合的运河特色生态体验段落。

——文化传承体验段。充分利用区位条件,结合交通便利优势发展文旅相关业态,构建以文化体验为核心的游憩休闲段落。

——城市综合服务段。以城带乡,城乡结合,打造城区都市活力段落,以现代商业娱乐、科技体验为依托,形成运河沿岸最富有生命力的区域。

多节点:依托大运河(武清段)两岸文化遗产和资源,打造一批文化遗产、生态旅游、特色城镇和美丽乡村等重要节点和地标,包括河西务运河鲜食小镇、下伍旗镇津北森林公园、大良镇蒙村美丽乡村、大孟庄镇蒙村店美丽乡村、南蔡村镇丁家瞿阝红色研学·金穗小镇、大碱厂镇运河如意小镇、武清新城运河文化展示中心、下朱庄南湖·绿博园景区、黄庄老米店村等。

五、 主要目标

2023至2025年:大运河(武清段)文化遗产实现应保尽保,绿色生态廊道基本建成,文化旅游形成统一品牌,适宜河段实现旅游通航,乡村振兴形成示范带动。

2026至2035年:大运河(武清段)文化遗产实现全面保护、活态传承、科学利用,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发展。

展望2050年,大运河(武清段)将建设成为京津盛景充分展现、文化遗产活力焕发、河道水系畅通、河湖安澜有序、环境优美宜居、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运河示范带。

六、 组织实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

打造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责任,也是武清区委、区政府的重要任务。各镇街园区、部门要将打造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协同推进、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推动规划实施

加强规划衔接。加强与国家和天津市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分解落实武清区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在战略定位、空间格局、功能分区及重点项目建设上,确保总体要求一致,空间配置和时序安排科学合理,融入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

做好组织实施。武清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工作职能,负责统筹指导和推进实施规划各项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协调重大事项,督促检查重要工作落实。根据天津市大运河相关规划和本次规划任务分工,逐一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建立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协同推进机制,协调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强调任务推进动态化管理,实时掌握任务落实情况进展,推进各项任务顺利实施。

(三)健全保障体系

强化资金保障。优化财政供给结构,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市级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区级政府对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生态环境提升、文旅产业融合等的政策性资金支持力度,统筹安排好自有财力和各级补助资金。做好启动资金保障及专项债申报相关工作。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大运河(武清段)保护建设等项目,对带动能力强、保护传承利用效果明显的重大项目予以支持。

严格落实执法监督。加强在大运河(武清段)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过程中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加强人大、司法和社会舆论监督等,确保各项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保障大运河(武清段)建设目标的实现。

(四)抓好督查评估

建立实施评估机制。强化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对规划实施情况开展年度跟踪评价和检查落实,确保规划实施。开展规划实施跟踪监测,进行年度总结评估,强化动态管理,确保规划实施质量和效果。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重点评估在文化遗产保护、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工作进展,提出调整意见。规划实施期满时组织开展终期评估。



附 图

附图1:大运河武清段规划范围图


附图2:大运河武清段“一轴、一核、四段、多节点”空间结构规划图


附图3:大运河武清段近期旅游通航图

注:运河码头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增设,最终以《武清区北运河适宜河段旅游通航实施方案》中设置的码头数量和选址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