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无障碍 简体 | 繁体 长者模式 长者模式

名    称 :
关于进一步落实中小学德育课少先队活动课的通知
索   引  号 :
11120222000196947H/2020-00073
发 布 机 构 :
天津市武清区教育局
主    题 :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成 文 日 期 :
发 文 日 期 :

津武教〔2017〕18号

关于进一步落实中小学德育课

少先队活动课的通知

各镇、街教育办公室,各直属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进一步构建完善我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和落实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开展,推进我区中小学德育课、少先队活动课的课程建设。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是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迫切要求。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发挥主渠道作用必须依靠学校德育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建设贯彻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学生实际,富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德育课程体系。

(二)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是实施学校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新一轮的学校课程改革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给德育工作以充分的课堂空间和时间。只有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充分利用课堂空间和时间实施德育,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完成学校课程改革的德育目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三)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是提高学校德育水平形成学校德育特色的重要途径。

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有利于中小学校整理、总结本校德育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理清德育工作思路;有利于将校内外各种德育资源加以整合,并以适当形式进入课堂,形成学校稳定的德育模式;有利于学校突出本校德育工作重点,集中力量深入研究,积极实施,形成鲜明的德育特色。

二、德育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进一步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

小学阶段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要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学习评价、教学资源等环节进行改进和提升,充分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三维目标要求;中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要通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全面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整体要求和设计思路,明确该课程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教学实施阶段要重视人文关怀这一核心,营造有情有义、温暖和谐的思想品德课堂,让思想品德课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内心的真实需要,走进学生心灵,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价值。各中小学校要积极开展德育课程体系的教学研究,要采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深入浅出,务求实效。

(二)严格执行国家和天津市颁发的中小学各学段的课程方案。

按照编制标准合理配齐配强德育课程教师,严格执行小学《品德与生活》一、二年级每周二课时,小学《品德与社会》三至六年级每周二课时,初中《思想品德》七、八年级每周二课时,九年级每周三课时,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

(三)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切实加强德育课程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德育课程师资队伍人员的选拔培养。各校要建立健全培养德育课程教师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好德育教师队伍,特别是德育课程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积极开发实施德育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以实施德育为主要目的的校本课程是中小学校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发挥新课程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各中小学校要以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遵循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紧密结合本地本校的文化传统和资源优势,积极开发继承学校传统,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德育校本课程。德育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网络文明教育、热爱家乡教育和学校文化教育等。要注意将学校开展的富有成效的专题教育活动整理,升华为校本课程。

(五)积极实施各学科的德育渗透。

全体中小学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每一名学科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贯彻《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各中小学校要引导组织各学科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要进一步强化对各学科教学评估中的德育渗透内容,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方面的专题优质课、示范课比赛。要进一步丰富这些德育常规工作的内容,改革和改进工作方式,推进规范化建设,使德育常规工作形成制度,获得师生的认同和接受,升华为学校的传统和文化。

三、德育课程建设的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对德育课程建设工作的领导。

各校要把德育课程建设工作当作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要制定本校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的整体规划,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推进。各中小学校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研究本校的德育课程建设工作,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积极贯彻落实。

(二)为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工作提供保障。

中小学校要明确职责,建立机制。校长是此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德育副校长是具体责任人。要充分发挥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在人员、资金、制度等方面给予有效保障,激发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加强对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工作的教学研究。

各中小学校要组织骨干人员建立相应机构开展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工作的教学研究。各中小学校要以德育为主题开展各种校本培训,开展各学科的专题教研活动,提高全体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工作水平。

(四)加强对中小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工作的指导和评价。

区教育局将定期深入学校做调查研究,并组织开展德育课程的各种竞赛活动,鼓励中小学校突出特色,大胆创新,形成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德育工作局面。要把德育课程建设工作纳入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评价系统。

四、全面落实少先队活动课程

(一)确保少先队活动课的时间,确保开足课时。

少先队活动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活动课,义务教育各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各中小学校要将每周1课时的少先队活动课落实到课程表上,并确保少先队活动课时不被挤占、挪用。各中小学校科学设计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少先队活动与学校其他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挥少先队活动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切实加强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建设和研究,确保开好课程。

一是各学校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少先队活动课程内容。充分尊重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遵循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真把握少年儿童的情感、意识、信念形成的基本规律,将少先队活动与学校其他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精选与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教育内容,采取少年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活动,增强少先队活动的主体性和吸引力。

二是推动少先队活动教研。在中小学,倡导和推动以大队辅导员为主,吸收中队辅导员和少先队活动教研活动。中小学校可根据需要聘请关心少年儿童成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做校外辅导员,参与组织学校少先队活动,拓宽少先队活动的教研平台。组织少先队活动课设计比赛,开展少先队活动课观摩评审活动,推出一批高水准的少先队活动课程教研成果。

各单位要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少年儿童思想教育、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为主要目标,扎实地组织开展各项富有成效的活动。并将有关工作计划(方案)、工作总结等书面材料,连同每项活动的照片及时进行整理、留存

2017年3月1日

(此件主动公开)

武清区教育局办公室 2017314印发

附件:

| 政策解读
| 相关政策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