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构建‘一刻钟’养老生活圈的建议”的提案,经研究答复如下:
近年来,武清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积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相结合的为老服务圈,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一、主要工作
1、强化区级层面顶层设计,助推养老事业发展。一是根据国务院《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和市发改委《关于提出纳入“国家和天津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有关内容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武清区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围绕12项重点工作任务,为推动全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规划引领。二是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编制《武清区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22-2035年)》,明确近到“十四五”末,远到2035年,我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任务。三是会同区住建委、区卫健委等20个部门制定《关于加快武清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武清区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措施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涉老任务统筹整合,着力解决政策壁垒、资源零散、协调困难等问题。
2、加大政府投入,扶持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一是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护理)补贴制度,目前已为4900余名政府重点保障对象发放补贴1400余万元。二是建立老年日照中心、农村幸福院建设运营补贴制度。对农村幸福院(日照中心)按照规模给予30-50万元的建设补贴和每年2.5万元的运营补贴。三是建立了农村困难老年人助餐补贴制度,依托农村幸福院(日照中心)为低保、低收入、特困供养对象家庭中60周岁以上的困难老年人提供午餐,按照每月老人出资30元,政府补贴190元的标准发放助餐补贴。四是建立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补贴制度。对新建社会办养老机构给予每张床位1.5万元一次性建设补贴,对改扩建的给予每张床位0.6万元的建设补贴,并建立差别化的运营补贴制度,按收养老人自理能力给予每张床位每年1050元和2250元的运营补贴,近年来已累计投入建设、床位运营补贴3亿元。
3、全面放开社会养老服务市场,拓宽养老机构开办渠道。一是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兴办各类养老服务设施,促进社会养老服务水平提升。落实审批制度改革,养老机构开办由审批改为备案。二是加强养老机构孵化和开业指导,重点推动建筑面积3174平方米,设置床位105张(护理型床位70张)的梅厂镇馨梅养老院建设。
4、统筹推进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满足社区老年人就近养老需求。一是新建住宅小区严格落实“四同步”工作机制,由民政部门参与配套养老服务用房验收。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设置养老服务场所。由镇街配齐服务设施,实现“五室一课”功能。大力推进区域型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按照“三入四嵌一床位”(三入:入托、入照、入户服务;四嵌:嵌餐、嵌智、嵌康、嵌护服务;一床位:家庭养老床位)标准建设街镇级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全托日托、专业护理、生活照料、心理慰藉、配就餐、居家入户服务等综合性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需求。目前,已完成6所综合体建设。二是夯实农村养老服务基础,着力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配齐“五室一课”功能,提升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水平。目前我区幸福院(日照中心)总数达到142所,同时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共享共用、嵌入方式建设“一村一场所”的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采取“一室多用”、“错时使用”的方式合理布局,提高幸福院(日照中心)覆盖率。
二、下步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进一步细化养老服务领域优惠扶持政策,做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加大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力度,激发民间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二是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新建居住区按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按照“区级一中心、镇街一阵地、居村一场所”思路,按照“三入四嵌一床位”要求,升级改造6所镇级养老服务综合体,到2025年实现镇街全覆盖,同步在村居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一批老年日间照料服务站。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巡访关爱制度,通过“社工+邻里+志愿者”结合方式推进社区帮扶、定期探探访、身心关爱等为老服务,基本形成“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满足社区老年人就近养老需求。
三是推动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向镇街、社区延伸。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养老设备,在养老服务综合体、幸福院(日照中心)打造养老服务智慧应用场景,让老年人享受便利的智能化养老服务。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全区养老事业的关注、支持。今后,请您能为我们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建议,促进我区养老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工作人员: 张玉倩 联系电话:022- 29588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