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版本小于11,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
当前位置:

武清区民政局对区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13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武清区民政局 发布时间: 2021-09-02 15:57

张殿阁、崔凤桐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经研究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们对全区养老事业的关注支持,为我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

2019年底,全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20,占人口总数的19.74%,80岁以上老年人1.93万人,百岁老人27人预计到2035年,我区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33%,老龄高峰期在2050年左右,老龄人口占比将达到45%以上全区累计建有养老机构14所,其中公建民营养老院3所、社会办养老院11所,养老床位2562张。此外,建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所、区级配餐中心1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9所,农村幸福院113所。

我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在不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服务产业,有力保障了养老服务需求,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区级层面顶层规划,出台配套政策,助推养老事业发展。对标《关于推进天津市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和《天津市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事业促进健康养老服务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会同区住建委、卫健委等20个部门制定了《关于推进武清区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和《武清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促进健康养老服务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围绕建立健康支持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养老产业体系、规划建设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支撑体系、财税金融支持体系、老年人权益保障体系8个体系,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涉老任务统筹整合为有机衔接的制度体系,统一规划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解决政策壁垒、资源零散、协调困难等问题。

二、坚持养老事业与产业并举,协调推进养老设施建设、发展。

(一)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导向,多层面拓展服务项目,打造“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基本全覆盖。一是建立了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区配餐中心和19所社区服务站,在运营服务上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加盟服务模式,中心现有加盟企业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7家(护理员培训机构1家、家政服务机构2家、家电维修机构4家),可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等服务。为确保服务全覆盖,还在城区5个街道建立了19所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站,面积均在80平米左右,便于老年人在服务站领餐就餐、休闲娱乐。二是联合家家乐养老服务中心开发了武清智慧社区服务微信平台,让老人们在家中就能享受到吃、住、游、社交等全方位优质服务。每年提供2万余人次居家养老服务。三是推进养老机构社区延伸服务,扶持区养老院、杨村街道托老所、灰锅口金锅福乐养老院、大良善庆缘养老院、崔黄口光大养老院5所养老机构开展了社区养老延伸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家庭护理服务,每年享受社区延伸服务的老年人达到4000人次。四是推进老人家食堂建设,着力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难”问题。截至目前,城区建成中央厨房一所、一级老人家食堂5所、二级老人家食堂70所、分餐点310个,为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每餐10元(个人7元、政府补贴3元)的助餐服务,为一般社会老人提供同标准的助餐服务,累计服务达1.5万余人次。同时,开通了“区居家养老助餐系统”,老年人可一键定制点餐送餐服务,受到了老人及家属的欢迎。

(二)全面放开社会养老服务市场,落实“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拓宽养老机构开办渠道。一是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养老机构。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养老机构建设、运营补贴制度,有效吸引了民营资本的涌入,不断提升全区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已累计投入建设、床位运营补贴3亿元;累计新增、改扩建天鹅湖、雅静元等5所民办养老机构,新增养老床位542张。今年计划扶持梅厂镇馨梅养老院建设(面积3174平方米、设置床位105张),可为周边地区老年人解决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康复护理等服务需求。三是做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完成14所机构“阳光厨房”建设,建立规范运行管理机制,制定了《武清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大检查操作手册》,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养老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同时,提升各机构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依托集中培训、视频培训和消防演习,切实提高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及老年人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火自救能力。同时,在14所养老机构全部配备微型消防站,安装电气火灾智能消防设备181套,实现对养老机构消防安全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实时跟踪和动态分析,做到消防隐患及时上报、及时处置,切实提升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三)夯实农村养老服务基础,全力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自2013年开始,区委、区政府连续9年将农村养老设施建设纳入区级民生工程,一方面建立幸福院建设运营补贴制度,根据规模给予每所30-50万元的建设补贴和每年2.5万元的运营补贴。目前,全区农村幸福院总数达到113所,财政累计支出补贴资金8000万元。一方面建立困难老年人助餐补贴制度。采取老人每月出资30元,区财政补贴190元方式为农村60岁以上的低保、低收入、特困供养对象提供每周五次午餐,为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年财政投入在100万元以上。同时,我局同步加快推进农村幸福院运营机制改革,经过与市民政局、市财政局积极争取,新增曹子里镇汊百户村幸福院、崔黄口镇店子村幸福院、黄花店镇甄营村幸福院、王庆坨镇复兴庄村幸福院等23所农村幸福院列入市级试点,每所试点运营补贴为12万元/年(市财政补贴9万元、区财政补贴3万元),试点总数达到49所,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农村幸福院不仅为500余名重点救助对象提供居家养老配送餐服务和基本家政服务,还为2000余名老年人提供了健身康复、学习娱乐、临时住养等服务。另一方面落实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的“四同步”工作机制。凡新建6000人以上的社区都要预留300平米以上的老年活动场所,统一规划,配齐服务设施,实现“五室一课”功能,服务社区老人。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

(一)制定养老服务设施专项布局规划,确保养老项目顺利落地。制定《武清区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年)》,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推进各项任务目标落地,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区机构养老设施达到23所、社区养老设施达到40所、幸福院总数达到200所、新建宜居老年社区1处、新建综合性区级敬老中心1所、新建康复辅具租赁中心1所,养老床位总数达到9100张,护理型养老床位达到4550张,建立起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规模适度、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二)进一步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服务基础设施达标和服务能力建设。一是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机构建设,着力推进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到2021年,实现新增机构养老床位400张,总数达到3000张;新增护理型养老床位100张,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的机构养老需求。二是高标准完成市级民心、区级民生工程15所农村幸福院项目建设任务。通过服务辐射、邻里互助和志愿服务等方式推动镇域内养老服务全覆盖。三是推进日照中心运营机制改革和服务水平提升,试点总数达到60所。鼓励养老专业服务组织运营老年日照中心。四是建设区级敬老中心,解决分散供养对象无居住场所和镇街办敬老院消防隐患问题,切实保障特困供养对象养老需求,提升特困供养水平。

(三)夯实老年人助餐服务、全力解决农村困难老年人最现实、最迫切的助餐难题。在城区老年人助餐服务全覆盖基础上,推进助餐服务向农村延伸,为本区户籍80岁以上的老年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护理)补贴中低保、低收入且照料等级为重度的老年人,享受我区残疾人困难生活补贴中60周岁以上且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重度残疾人提供助餐服务。

(四)提升残疾人社区康复水平,在实践中创新、完善社区康复工作模式。一是开通残疾人“两项补贴”网上受理业务并与全国系统联网,建立动态管理网络,切实保障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生活权益。二是坚持“以残疾人为本”的社区康复工作原则,让“就近”更近,让“就便”更便,在管理和技术上不断创新。到2021年,建成1处社区康复辅具租赁试点,配备康复训练器材,形成按需服务的动态管理机制,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康复需求,加大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

(五)围绕提升养老护理从业人员岗位职业技能结合养老护理行业需要,引导民办培训机构开展相关领域技能培训。科学设置培训项目,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对符合《天津市市场紧缺职业需求程度及补贴标准目录》范围内执行标准的给予培训费补贴。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全区养老事业的关注、支持。今后,望您能为我们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建议,促进我区养老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附件:
 
分享到: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