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以来,按照市农业农村委和市农业执法总队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三农”工作中心任务,以提升农业行政执法质量为主线,全面履行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职责、提升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全力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聚焦重点领域,聚突重点环节,以“绿剑护粮安”和严厉打击肉类制品违法犯罪两大贯穿全年的专项行动为总抓手,强化现场执法检查,加强监督抽检结果运用,落实行刑衔接机制,为我区的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坚强执法保障。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农业农村委现有持证人员55人,2024年因正常退休退出执法人员4人。
截至目前,2024年全年共立案76起,其中简易程序3起,年度办案量同比去年减少15起。随着农业、林业执法领域持续严的执法态势,同时讲法普法宣传的力度不断加强,农民群众的遵法、守法意识得到了普遍加强
按照要求,年初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防疫监督、农机安全、农资打假、农作物种子监管等领域的执法专项计划,并已按计划完成全年执法任务。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全体执法人员学习行政处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确保在执法过程中依法行政、依法执法。同时,建立和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刑衔接制度、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建立和完善了农业、林业、渔政等各领域执法清单,有效地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率,做到执法有依据、处罚有标准,农民群众对农业综合执法的满意度逐渐提升。
(二)重点执法工作开展情况。
1.开展农作物种子专项执法行动
在“春耕备耕”、“三秋”等重要农时,以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加强种业普法宣传,开展集中宣传4次,发放宣传材料4000余份,有效增强了经营者和农民群众的守法意识。同时,加强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套牌侵权、假冒伪劣等涉种违法行为,对全区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实行重点检查,对辖区内(繁)种基地实行全覆盖检查,累计出动执法车辆67车次,出动执法人员294人次,检查生产企业和经营门店95家次,扦样58个,种子样品合格率100%,上级部门转办的种业投诉举报案件查处率100%。立案查处1起转基因玉米种子案件,目前案件正在办理中。
2.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执法行动
为营造打假护农的良好社会氛围,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为主题的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月活动。通过开展法律知识咨询和微信群发专题讲座等形式,采取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悬挂各种宣传条幅等方法进行宣传,发放宣传资料4260份,使农民群众的依法举报和维权意识显著增强。在专项行动中,强化对“两药两料“生产、经营环节的执法检查,积极受理群众投诉举报,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各类假劣农资违法行为。共出动执法车辆370余车次,检查企业378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200人次。“两料两药”质量抽样完成194批次个。解决投诉举报和移送、12345、信访等投诉300余起。立案查处11起,罚没款金额为10.9万余元。其中查处的一起肥料案件被评为2024年天津市农资打假典型案例。
3.开展动物防疫监督执法专项行动
强化对饲养环节、屠宰环节、调运环节、动物诊疗环节及其他方面的动物防疫监督执法,运用多种方式对饲养场户防疫条件、活动和记录进行执法检查,依法查处多种违法行为。在春秋集中防疫期等关键时间节点举办宣传活动,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宣传动物防疫法律法规。持续开展法律“三进”活动,深入相关企业和实验室进行宣传告知,指导落实主体责任,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强化对区内三家屠宰场的定期检查,充分发挥公路动物监督检查站的前哨作用。截至目前,公路站检查消毒车辆14012车次,检查动物1380余万头,检查动物产品5.4万吨,对不符合进津条件的车辆,坚决予以劝返。对区内28家动物诊疗机构开展定期检查,处置100余起动物诊疗纠纷投诉。同时对其他环节发现的相关问题,坚决追踪倒查饲养场户逃避检疫行为。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10人次,检查养殖企业119家次,立案12起,结案2起,罚款1.385万元。
4.开展“渔政亮剑”专项执法行动
以落实海河流域禁渔期制度为有力抓手,强化河道巡查,利用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加强人防技防相结合。紧盯关键时间节点、重点区域和突出问题,持续加大渔政执法力度,强化重点流域执法联动和水上陆上联合巡查。对非法捕捞活动易发、高发水域和交界水域实行高频巡查。强化协作执法,加强与公安、水务及相邻区县的执法合作,强化行刑衔接。全年累计共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1100份,悬挂横幅 6条,岸上巡查5100余公里,检查水产养殖主体13家次,立案处理非法捕捞鱼虫案件4起,电鱼案件2起,结案1起,罚没金额0.25万元,移送公安1 起,对非法捕捞行为形成强大震慑。
5.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行动
持续巩固“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成果,突出种植、养殖、屠宰等重点环节,强化检打联动,严厉打击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利用“3.15”、食品安全宣传周、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集中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材料2000余份,持续推进法律“三进”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向经营主体宣传法定义务和违法责任,指导其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依法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全年共出动执法车辆205车次、执法人员708人次、检查及抽检企业543家次、区级监督抽检农产品1418批次,配合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抽检77批次,配合市级监督抽检农产品357批次。立案20起,结案8起,刑事移送1起,罚没款共计0.569万元。其中,查处的生产加工死因不明鸡的案件,被评为2024年度天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案例。
6.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执法行动
今年以来,在“春耕备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深入田地头和庭户院落对农机合作社、农机户、维修网点等开闸全面检查,确保农机安全作业。累计出动执法车辆56车次,执法人员171人次。检查农机合作社、农机维修网点136家次,与公安交警部门18次联合执法,严查农业机械无牌无证、违规驾驶、非法改造等农机违法违规。办理农机简易行政处罚案件1起,罚款100元。发现农机重大隐患2次、一般隐患2次,下达责令整改2次。积极组织和参加“全国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确保“农机安全作业、粮食安全进仓”,共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000余份、悬挂宣传横幅30余条,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7.开展农村宅基地专项执法行动
与区农业农村委、涉农各镇街建立了宅基地管理工作群,建立早发现快处置机制。与区农委宅基地筹备办公室协调配合,共同处置相关违法违规问题。今年以来接到区规资局移交的42起非法占地建住宅情况,各镇街投诉举报3起,均到现场进行了核实处置,依法依规向镇街做好法律解释工作,交由镇街做好分类处理。未进行立案查处。
(三)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情况
扎实开展基层执法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支队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安排部署,通过认真自查自纠和对照检查,针对基层执法队伍管理松弛、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执法工作存在应付对付等形式主义现象等六方面问题,制定了问题整改台账,共发现2方面问题,通过追责问责、完善修订制度等方式已全部整改完成。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监管手段,年初制定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任务清单,各大队按照清单任务,对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开展检查工作。同时将往年因违法行为被立案查处过的生产经营主体纳入重点监管清单,进行重点监管。减少对诚实守信企业的检查频次,做到无事不扰。
(四)执法办案落实情况
持续做好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质提升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及时组织全体执法人员参加学习,今年以来在队内集中组织执法人员培训10余次,累计培训执法人员350人次,同时要求每名执法人员做好线上课程学习,考试合格率达到100%;选派执法骨干参加市级组织的各类专业执法培训工作和执法比武活动,对提升执法人员能力素质起到了良好效果;扎实开展案卷评查工作,每季度组织一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对各领域执法案卷中经验做法、亮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总结分析今年以来已开展3次集中评查工作,同时三个执法大队每月对队内的案卷进行自查自评,及时发现问题,认真整改。行政执法方面,全年累计共出动执法车辆926车次、执法人员2944人次,检查各类农业经营主体1017家次,处理12345工单、信访及各种投诉举报600余件,截至目前在农业领域共立案60件,罚没金额15万余元,刑事移送3件。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抽检完成1898批次,检测合格率为99%以上,通过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形成了强大震慑。
(五)执法方式创新情况。一是信息化执法手段的应用。通过12345便民热线和公布举报电话,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接受群众举报,提高了对违法行为的发现和处理能力。二是通过实施人性化、说理式和协作式等柔性执法方式,减少了当事人的抵触情绪和对抗心理,让当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改正的必要性,提高了执法效果和社会满意度。三是对当事人已经履行了行政处罚确定义务或情节轻微的免于处罚或不予强制执行,让当事人感受到行政执法的温度和人性化,增强对行政执法的信任和支持,也降低了行政成本和当事人负担。
(六)执法监督情况。合理配备监管力量,做到“定格、定岗、定员、定责”,扎实做好统计通报、监督检查、投诉举报办理等工作,定期开展案件评查,全面堵塞监管漏洞,消除监管盲区。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处罚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在已办结的执法案件中,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也无执法责任落实不到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情况。
三、存在问题
(一)执法质量问题。一是在执法过程中,过于依赖传统的执法手段,如现场检查、抽样检测等,对科技化、信息化执法手段还缺乏运用;二是部分执法人员能力素有欠缺,相关知识和技能不足,案卷制作水平不高,影响执法效率。
(二)体制机制障碍。农业执法支队于2021年正式组建,但执法机构单位性质始终未明确,近些年执法人员只出不进,执法力量逐步削弱,无法承担全区农林牧副渔等领域的执法工作,支队编制人数79人,目前在编人员仅有36人,到位率不足50%,执法人员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2024年,农业农村委将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我市行政执法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具体内容,严把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认真做好各项执法工作,保障农业领域健康稳定发展。
一是抓实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执法基础。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在充分学习其他执法单位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完善执法制度、程序,增强严格规范文明公正执法的执行力。
二是抓实执法规范,进一步提升执法质量。积极参加市级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实战练兵、交叉评查等业务提升活动外,根据自身实际,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现场解决执法人员把握不准、理解不透的问题,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三是加大重点领域执法,提高行政执法效率。重点围绕种业、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防疫监督、渔政、农机、林业野保等领域持续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有举必究、有案必查,保持严的高压态势,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四是完善行刑衔接机制,提升执法合力。认真贯彻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完善行刑衔接体制机制,与公安机关建立涉刑案件快速移送机制,与检察机关建立涉农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公益诉讼机制,与法院建立涉农案件快审快判及快速执行通道,形成打击违法犯罪的坚强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