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版本小于11,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
当前位置:

南蔡村镇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来源:  南蔡村镇 发布时间: 2023-02-26 11:12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紧紧围绕镇中心工作,增强依法行政意识,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自觉规范行政行为,认真落实依法行政各项工作要求,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深入,南蔡村镇认真分析研究,逐条进行了梳理,认真制定整改措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情况

一是利用党委会议、中心组学习的时间,组织党委班子成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法治政府建设纲要(2021-2025)》、《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宪法》、《民法典》等重要内容,使领导干部进一步了解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二是深入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任副组长,由分管纪检、组织、宣传、教育、武装部的领导干部以及派出所、法庭主要领导任组员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主要领导负责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局面。

三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按照清单内容抓落实,将工作任务分解到每个部门,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的工作氛围。

四是紧紧围绕中央依法治国办反馈意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了“关键少数”履行法治职责的能力、进一步全面履行法治政府职能、规范了行政执法文件以及公正文明执法标准。

(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情况

一是依法公示行政执法信息,以政务网、行政执法监督平台等为载体,主动向社会公开执法人员、执法内容、执法记录等信息,接受群众监督。根据《天津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有关规定,积极拓宽信息公开渠道,让群众了解政务公开的内容,更好地服务群众、方便群众,接受群众监督。2022年公开行政处罚信息29次;二是推进执法全过程纪录,为基层一线执法人员统一配备执法记录仪、照相机、录像机等设备,保障执法工作全过程记录的设备完备。建立行政执法音像记录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对设备统一进行管理、定期维护,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规范使用;三是规范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审核制度,严格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制定《南蔡村镇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明确审核内容、审核责任,同时制定《法制审核人员定期培训制度》、《法律顾问参与法制审核工作制度》,规范法制审核内容及法制审核工作流程。

(三)天津市市行政执法监督平台情况

提升执法效能,依法履行日常执法检查工作。2022年度执法人员参与执法情况人员参与率100%

充分运用平台统计结果指导行政执法监督活动,逐步提升职权履职率。目前已将2022年度职权履职率提升至100%

严格执行平台管理办法,按时归集日常执法检查信息。2022年度共录入行政检查案件390条。录入行政处罚一般程序案件13件,简易程序案件16件。

(四)规范行政执法工作情况

我镇坚持行政执法人员在编在岗从事执法活动,严格执行着装、安全管理等制度措施。同时,统一规范制作了格式执法文书,对执法通知书、执法告知书、执法物品清单、执法询问笔录、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书等进一步规范,方便监督检查、监督抽检、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综合行政执法活动。此外,为提升规范执法、文明执法的执法效率和水平,提高执法人员依法执法的办案水平,制定了行政执法人员学习培训制度。制度以集中培训、研讨交流、案例分析与场景再现等方式,分析行政执法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制定出一套可操作性强的执法操作规程。

(五)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情况

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充分利用“天津市市国家工作人员网上学法用法考试系统”,组织机关干部进行网络学习、考试,严格保证学习质量、考试效果;二是镇党委书记黄向荣就《民法典》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在基层工作开张中的重要意义做出指示、就如何在业务工作中履行好“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进行讲解,通过深入浅出的案例分析,让大家易于理解、消化,并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运用。并强调全体机关干部、村干部要珍惜此次学习机会,切实提高能力素质,为全镇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六)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情况

一是完善普法责任清单,严格落实责任清单内容,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执法和服务过程中释法说理。同时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培训,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培训机制,进一步发挥一线执法人员在处置案事件过程中的宣传员作用;二是落实以案释法制度,结合当时案例宣传《宪法》、《刑法》、《民法典》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抓好全民普法建设,及时向社会及发布典型案例。

(七)落实“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养工程情况

积极开展法治乡村建设,通过网络学习不断提高农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队伍能力素质,积极组织网格员、村民代表、平安志愿者、乡贤调解员等群体进行法律法规学习,切实利用好两支队伍践行法治为民初心,提高群众学法用法能力。

(八)发挥普法阵地宣传作用情况

一是组织机关干部、村干部关注“中国普法”、“津门普法”微信公众号、并积极号召全镇群众进行关注,提高全民学法氛围;二是利用“美丽南蔡村”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法律内容,实现网上普法;三是利用政府、村庄宣传栏、电子屏张贴法律法规宣传材料,并组织网格员、村民代表发放宣传材料,利用农村“大喇叭”广播播放法治宣传音频。

(九)法律顾问工作情况

严格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制定《南蔡村镇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明确审核内容、审核责任,同时制定《法制审核人员定期培训制度》、《法律顾问参与法制审核工作制度》(南蔡村镇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则),规范法制审核内容及法制审核工作流程。同时,我镇在区统一组织下,通过购买服务、实施合同管理的方式,建立“社区指导律师、乡镇值班律师、驻办事点律师”制度,统一为乡镇机关、社区和各有关单位、各重点工程提供法律顾问,发挥法律顾问咨询论证、审核把关的作用。  

(十)公职律师情况

我镇尚无公职律师,现正积极筹划公职律师人员配备工作。

(十一)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

按照区普法办、司法局、民政局《关于参加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命名推荐工作的通知》要求,经南蔡村镇党委研究决定推荐丁家瞿阝村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丁家瞿阝村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宪法和民法典,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等各项工作中表现突出,成效明显。该村是全镇文明村、最美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于2022年底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二、存在问题

一是执法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还有待提升,体现在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缺乏系统学习;个别农村党员干部重视不够,法治思维和法律意识还不强。

二是执法方式不够人性化重管理轻服务、重处罚轻教育的现象还未真正转变,部分执法人员执法简单生硬,只看结果,不讲求方式方法,忽略了执法对象的感受,令执法对象产生抵触情绪,不积极不配合,严重制约了执法质量。

三是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仍需提升部分执法人员对待学习培训时态度散漫,导致在日常执法过程中,法律法规不清楚,业务不熟练,执法无程序或擅自简化程序,这些不规范的执法行为以及不流畅的执法工作,损伤了执法人员在群众心中公平公正的执法形象。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和区委关于法治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要求统筹协调全面依法治镇工作,研究全面依法治镇重大事项、重大问题,统筹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断优化法治环境。利用中心组学习、班子会议等时机,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法制专题学习,提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能力,切实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发挥好“领头雁”作用,充分利用法律顾问制度,为镇党委政府依法决策部署建言献策,提供法律支撑,为政府依法行政提供保障,高效推进全镇法治政府建设。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营造全民学法用法氛围。一是利用《民法典》宣传月、12.4法制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大法制宣传进机关、学校、村居、企业的力度,同时建立村级法制宣传队,由村干部、网格员、村民代表等人员组成,深入群众生活,强化日常引导,在村民自治过程中,形成全民学法的良好氛围;二是深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培训,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培训机制,进一步发挥一线执法人员在处置案事件过程中的宣传员作用,结合当时案例宣传《宪法》、《刑法》、《民法典》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抓好全民普法建设。

(三)完善执法机制,提高执法效率。一是建立执法联动制度。对涉及镇区管理职能的联动事项、工作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发挥多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的效力。加强与各部门协调配合,强化保障力度二是完善行政监督机制。狠抓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利用好业务科室、分管领导、群众反馈等多种监督手段,规范执法程序,同时通过政务网站、微信公众号、党群服务中心公开栏等多种途径,及时公开政府的重要会议、重大决策、办事程序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事项,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抓好基础性资料建设。建立基础性资料数据库,对人员管理、案件管理、镇区管理、规划执法、户外广告等情况,做好收集存档工作,不断提高执法工作效率和水平。

    在今后工作中,我镇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能力水平,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坚决高质量完成法治政府建设。

附件:
 
分享到: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