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桢(清) 字克生,号坦斋,邱家庄人。十四岁进入县学,才华名声日益显著。他侍奉守寡的母亲,竭尽儿子奉养的本分,恭谨孝顺,四十多年始终如一。他不仅治家有方,能教育儿子成就功名,还天性仗义,把别人的事看成自己的事,照顾同族的亲戚和同乡的朋友,提拔扶植后辈;救济贫困的人、施舍粥饭、为困苦的死者掩埋尸骨,很多年都不曾间断;倡议修建学校,并且为县里的义学捐献肥沃的田地;还曾组织撰修县志。当时的朝廷表彰他家,并推荐他进入朝廷办的学校任职,但他不愿去做官。
李炜(清) 字峻公,号浣庐,李可桢的儿子,邱家庄人。在他小时候就才华出众,声名在外,后来在康熙癸卯年考中了举人。他最初担任饶州同知,随后升为户部员外郎,又改任兵部郎中。在分巡东兖州道任职时,恰逢康熙皇帝南巡,因为他有很多杰出的政绩,特殊提拔为粤东臬司。后调任湖北藩司,又补任安徽藩司,在任期间能够革除弊端、抚恤百姓,长江南北一带大多仰赖他的政绩、受益于他。不久又升任山东巡抚,在职期间整顿纲纪,断绝行贿受贿的歪风邪气,振兴教化、恩威并施,政绩卓著。晚年,他在家闲居,捐献资金重修倒塌孔庙的尊经阁、明伦堂、根星门。参与修撰县志,建立免费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