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版本小于11,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
当前位置:

武清记忆丨人物篇——高闾

来源:  天津市武清区档案馆 发布时间: 2023-10-30 11:17
高闾(南北朝·北魏) 字阎士,原名驴,渔阳雍奴人。早年丧父,家中孤寒,但勤奋好学,广通经书,下笔成章。
小时候,高闾当车把式押送租税到平城,准备了名片,去造访司徒崔浩。崔浩和他攀谈,对他的渊博学识颇为惊讶,深为感动。崔浩帮他改名为“闾”,作为自己的门客和幕僚,高闾从此扬名。

高闾“计筑长城”

北魏文成帝死后,他与高允进入宫禁,参与决策大政方针,被赐予安乐子爵爵位。后因在徐州有功,晋升为侯爵,又加封昭武将军。承明初年,任中书令给事中,皇帝把机密诏令交给他管理,当时官府的文书、墓志铭、神道碑、赞颂文章都出自他的手笔。调任尚书中书监后,向皇帝上表,请求修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的长城,并说明建筑长城的五大好处:其一是免除了边地驻兵巡逻防备的艰苦;其二是不怕北方各部落借放牧之机越境抢掠;其三是军队可以登上城墙,观察敌情,以逸待劳;其四是可以免除平时高度紧张,无休无止的战备状态;其五是可以确保边境地区的交通运输,使六镇不致物质匮乏。于是孝文帝诏令他当面商议,并采纳了他的建议方案。对迁都洛阳一事,他也上表劝谏,指出这样做的十个不便之处。
北魏宣武帝继位后,高闾多次上表要求退位,皇帝下诏褒奖他,授予他光禄大夫官职,赐给金印章紫绶带。高闾做官历经六代皇帝,死后加封镇北将军、幽州刺史,谥号“文贞”,著有文集四十卷,和高允并称“二高”。
附件:
 
分享到: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