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版本小于11,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
当前位置:

清风正气话雍阳丨曹彬孙热心助学

来源:  天津市武清区档案馆 发布时间: 2025-03-05 10:10


曹彬孙,字蔼臣,号卓璘,直隶顺天府武清县(今天津市武清区)人。晚清诗人。《清史稿》有传。


曹彬孙乡试硃卷

光绪十九年(1893),曹彬孙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之后,应聘赴河北省文安县苏家桥镇任家馆教员。1903年,在北洋陆军第二镇工兵营担任戎幕,随营参加了永定河抗洪抢险。归途中,他赋诗一首,记述了这次经历:

星驰捧檄赴桑干(永定河),迅速何虞蜀道难。

莫谓中流存砥柱,仍从既倒挽狂澜。

凉秋木叶微风脱,霜夜笳声入幕寒。

但愿鲸波长顺轨,澄清共仰圣恩宽。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为解决王庆坨镇儿童入学问题,曹彬孙以筹办乡学两堂、培植人才为己任,带头从微薄薪资中捐银筹办王庆坨高小学堂。曹彬孙表兄、民国学者兼教育家马鸿翱在《表弟曹蔼臣像赞》中说:余表弟曹蔼臣,武清烈士也。光绪癸巳举于乡,士林咸引重之。辛丑,国家变法,废科举,建学校,一时风气未开,人多观望。蔼臣热心教育,提倡捐资。坨镇诸绅继之。初、高两校先后成立,可谓功在乡民。他带头捐资助学的义举,受到时任武清知县周登皞的肯定,“邑宰以其事上闻,经直督奏奖,以拣选知县用”。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他被清政府任命为四川巴州经征局局长。宣统二年(1910年),调任为夔州府奉节知县。辛亥革命爆发后,在守城时殉难。值得一提的是,他为官清廉,家无余资,其灵柩只得暂厝寺庙中,后以忠烈得到襄助,才得以运回故里。有《寄傲轩诗钞》传世。





附件:
 
分享到: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