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武清县志》
李本固,字维宁,号震门,山东东昌府临清州(今山东省临清市)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进士,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任武清知县。
当时,武清“为京兆之岩邑,当南北舟车孔道”,赋重而差繁,弱者流亡转徙、出走他乡,强者舞文避重甚至凭藉权贵逃避差赋,民众生活困顿、疲于奔命。李本固到任后,广泛调查研究,剖析问题根源,认为“合邑之苦,苦在差,不议裁于上,无以甦全力”,于是制定并实施了三项举措:一是“议节省”,即厉行节约,从县署开始,裁汰人员,减少往来供应,以节省开支;二是“议均平”,即均摊徭役,役重者可“挨年递充”,防止强弱两避;三是“议复业”,即恢复生产,招徕流亡者,缓收地租钱粮以减轻其负担。这一系列举措,使百姓开始安其生、乐其土,武清逐渐恢复元气。
李本固还捐俸修缮学宫,以“作人养士”、振兴文风;事先挖沟渠通水道,在暴雨洪灾来临时,使县城得以保全;灾后及时“煮糜散粟”,赈灾救民;遇到官司主动联系原告,并倾听当事人双方陈述,防止冤假错案;让百姓自封自投田赋,不再额外增征羡余......李本固在武清的善政,使其深受民众爱戴。
他的治邑之能传入京城,朝廷征招他进京担任刑部主事。从武清离任时,缙绅、士民、县学生员等纷纷攀辕挽留,留之不得便为其构祠肖像、勒石纪德,以示怀念,并请李本固的同榜进士陈懿典撰写了《李公生祠记》。
清乾隆《武清县志》
李本固还是明代较有影响力的易学家,著有《易经问奇集》《周易古本全书汇编》十七卷,后者被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清康熙《临清州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