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征集是档案工作的重要一环,旨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对新时代发展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武清区档案馆通过积极行动,深入挖掘和收集各类散存的档案,征集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自2022年至今,共征集到图书资料186册,实物43件,影像资料1GB,照片116张。让我们来了解一部分捐赠品背后的故事吧。
一、追寻英烈
2024年档案征集公告发出后,热心市民陆女士通过邮箱提供线索,称其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看到过武清籍烈士的名字。武清区档案馆迅速与该纪念馆取得联系,很快对方邮寄来一份资料,详细提供了两名武清籍抗日航空烈士的信息,为志鉴编修提供史实资料。
二、历史的瞬间
2023年6月区档案馆接收到一批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武清参观视察和参加外事活动的珍贵照片,共计52张。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武清百姓生活的关怀和对武清战略地位的重视。
2024年3月何俊田先生向区档案馆捐赠了64张珍贵老照片,涵盖了著名人物、老旧建筑、书画创作、牌匾题名等,内容丰富,具有很高保存和研究价值。
三、旗帜上的签名
2022年1月16日,我区104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硬朗、表现突出的社区工作者组成的武清区支援津南志愿队驰援津南区抗疫一线。他们不畏艰险、不辱使命,团结协作,同舟共济,以辛勤的付出展现武清之为,为打赢这场“战役”作出武清贡献。104名志愿队队员在这面旗帜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四、失而复得
热心市民沙先生喜欢收集旧书籍,在废品收购站淘书时偶然看到一批用牛皮纸袋封装的卷宗,打开后发现是1949年至1979年之间的专业档案资料,随即买回家并立即与区档案馆取得联系,将其捐赠。
五、传世家风
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深入研究均有重要价值。马克平先生和苏凤金先生捐赠的《马氏家谱》《苏氏族谱》,详细记载了本家族的世系繁衍变迁、家风家训族规、重要人物传记等,对于研究武清社会发展,人口迁移等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六、最轻的纸片,最重的承诺
土地房产所有证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目标,进行土地改革的重要法律文书,记录了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信息,包括土地的位置、面积、用途等,确保了农民对土地的合法权利。热心市民何女士所捐赠的1952年由武清县人民政府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盖有“武清县人民政府印”。
热心市民捐赠的一份1940年的地契,详细记录了买卖双方和监证人信息,以及售卖的种类、面积、位置、四至边界、成交价、成契日期等。
七、笔墨丹青
书法大家何俊田先生向区档案馆捐赠了自己26年来创作的12本作品。
热心市民孙先生向区档案馆捐赠了两本珍藏的书画作品。
八、顺“市”而为的民企
民营企业家王先生向区档案馆捐赠的社员证、股金证、企业家证书、土地使用证等,以及自家皮鞋厂的工艺技术标准和有关民营企业的一系列证书,见证了一大批顺应时代的民营企业在武清这片土地上迅猛发展。
九、城市新名片
这是市民袁先生收藏的其本人参加天津武清开发区杯国际马拉松赛所获得的5枚奖牌(2014-2018年度)。展现出武清人民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也彰显出武清区政府为发展体育事业、促进全民健康而做出的努力。
十、中俄友谊
2024年6月10日至13日,天津市武清区委副书记、区长许颖悟率武清代表团赴俄罗斯,走访对接相关城市、商会、科学院等,全面宣传推介武清投资环境和京津产业新城。这个瓷盘便是圣彼得堡卡林纳区行政当局赠予武清的物品之一,展现了睦邻友好,更见证了武清区政府为推动武清经济发展,加强国际贸易合作所作出的努力。
每一件档案都承载了一份记忆、记录了一段历史,叙述了一代人的努力。希望更多热心个人和组织参与进来,为子孙后代留下曾经和当今时代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