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域高原与渤海之滨之间
一条跨越三千多公里的智力桥梁正在架起

近日,在武清区援藏干部的积极协调下,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武清区国资委”)与西藏自治区江达县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握手,共同启动了一项创新合作——建立国有独资公司外部董事共享机制。这不仅是两地国资监管领域的首次创新尝试,更标志着对口支援工作从“输血”到“造血”的深刻转变。
此次合作的起点,源于武清区援藏干部对江达县国有企业发展困境的精准洞察。他们调研发现,江达县国企虽坐拥丰富资源禀赋,但在市场化运营和现代企业治理层面存在明显人才缺口。与之相对,武清区国资委在国资监管实践、专业董事人才储备方面积累了成熟经验,两地资源优势具有极强的互补性。
为推动合作落地,援藏干部协调团队主动担当 “桥梁纽带” 角色。一方面深入江达县各大国企调研,精准梳理出企业在战略决策、财务风控、产业运营等领域的具体人才需求;另一方面高频对接武清区国资委,通过线下实地沟通、线上多轮会谈、专题研讨等形式,反复磋商合作细节,最终确定了双向共赢的合作路径。

根据合作方案,两地将建立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武清区将依据江达县需求,精准遴选战略投资、财务风控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推荐其担任江达县国有企业外部董事;江达县也可选派本土人才前往武清交流学习,近距离接触东部先进的国资管理经验。
目前,首批来自武清的外部董事人选已完成遴选,江达县正在紧锣密鼓地匹配企业需求。为确保这些“外脑”真正发挥作用,两地正在细化履职保障措施,从信息共享到考核激励,构建一个权责明晰、运行顺畅的工作机制。
此次合作不仅是人才资源的共享,更是发展理念的深度融合。通过将东部先进的市场化理念与西藏的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助力江达县培育本土人才队伍,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望未来,这一合作有望进一步提升江达县国有企业的治理效能与特色产业发展能级,同时也为武清区干部提供了了解边疆、锻炼能力的重要平台。随着机制持续深化,这颗“智力援藏”的种子有望在雪域高原茁壮成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跨区域协作经验,为天津对口支援工作贡献“清藏合作”新样本。
内容来源:美丽武清


津公网安备
120114020001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