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版本小于11,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
当前位置:

【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武清区紧扣“高效办成一件事”核心目标 用心用力破解企业办事堵点

来源:  天津市武清区政务服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5-11-06 14:52

“1个多小时拿到两个证,以前跑两趟、等好几天的事,现在一次就办成了!”拿着崭新的《道路运输许可证》和《道路运输证》,兴晟伟邦(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宋先生难掩惊喜。



近年来,武清区紧扣“高效办成一件事”核心目标,以机制创新流程再造区域协同为“三剂良方”,用有温度的服务破解企业办事堵点,让政务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机制创新破壁垒
“一件事”办出高效能


在武清区政务服务中心,“一件事”服务专区格外醒目,“进一扇门、上一张网、交一套材料、一次办好”不再是口号,而是企业和群众触手可及的办事便利。



为实现这一目标,武清区创新建立“一专题一专班”机制——每个“一件事”专题都有明确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彻底打破以往“各自为政”的壁垒。依托“帮办代办”服务,工作人员从业务咨询到材料流转、统一出证全程跟进,为企业省心省力。


截至目前,2024年国家确定的两批21个“一件事”已全部上线运行;2025年第一批12个“一件事”中,10个已顺利落地。市、区两级特色“一件事”专题也在加速推进,政策性区域落户、企业准营、税费缴纳等高频事项实现“打包办”,切实把企业办事的“负担”变成“便利”。


流程再造提效能
重点项目“加速跑”


“项目能这么快开工,多亏了政务服务团队的‘超前服务’!”提到天津瑞华普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的京津产业新城精准医疗科技产业园项目,企业负责人难掩感激。


作为推动武清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重点项目,该项目规模大、周期长,涉及研发、生产、商业服务多个产业类别,建设工期十分紧张。了解情况后,区政务服务办进驻京津产业新城创新创业服务厅的工作组,立刻开启“护航模式”:


提前对接企业,梳理项目难点并制定解决方案,第一时间完成立项赋码,为项目“抢时间”。


针对项目复杂情况,主动协调市级部门,帮助解决信息变更、行业调整等关键问题,为项目“破难题”。


开辟“绿色通道”,安排专人“一对一”跟踪服务,在立项、施工许可审批中全程指导,确保随报随审随批,将办理时限压缩到最短,让审批结果“立等可取”。


这样为重点项目量身定制的“加速服务”,并非个例。武清区还创新推出房屋建筑工程“单体办理”模式,条件成熟一栋、审批一栋、开工一栋,让重点项目“分期快跑”。同时,深化“多证联发+拿地即开工”政策,在土地出让公告期提前介入,打造项目全生命周期审批服务链条,助力更多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设。


区域协同通壁垒 
京津冀办事“无障碍”


“以前办业务,得专门跑一趟河北省。现在在武清就能办,省时又省钱!”一位来自河北的企业办事人员算了一笔“便利账”。


为破解京津冀三地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难题,武清区主动“牵手”,先后与北京市通州区、丰台区,河北省廊坊市、保定市、雄安新区政务服务部门签订《“区域通办”合作协议》。依托京津冀政务服务“区域通办”平台,三地累计推出3400余项通办事项,涵盖准入准营项目建设教育医疗城建环保等多个领域。



更贴心的是,这一平台已延伸至京津产业新城创新创业服务厅。“产业新城里很多企业都有跨区域业务需求,平台延伸后,企业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异地业务,不用再‘跨省跑’了。”区政务服务办工作人员的话,道出了这项举措对企业的实际价值——把“跨省办事”变成“家门口办事”,真正为企业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如今,在武清,政务服务的创新从未止步。从“一件事一次办”的机制突破,到重点项目的“全周期护航”,再到京津冀协同的“无壁垒通办”,每一步探索都紧扣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武清将以服务态度好、业务能力好、审批效果好、企业评价好、助力新城发展好”为导向,把政务服务的“温度”与“速度”,转化为区域发展的“热度”与“力度”,让政务服务不仅成为企业办事的“便利窗口”,更成为武清吸引项目、留住企业、激活发展动能的“金字招牌”,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石!


内容来源:美丽武清



附件:
 
分享到: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