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版本小于11,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
当前位置:

【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古泉州非遗泥塑工作室杨村四中成长基地正式启航

来源:  天津市武清区政务服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5-04-02 15:45
2025326日下午4点,在杨村第四中学办公楼四楼,一场意义非凡的盛会拉开帷幕——古泉州非遗泥塑工作室杨村四中成长基地成立暨揭牌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文化溯源,共启传承新程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杨村第四中学迎来了传承非遗技艺的重要时刻。成立古泉州非遗泥塑杨村四中成长基地,旨在让这门古老技艺在校园中生根发芽,激发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武清区黄庄街道,这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曾是秦汉时期的泉州故城,也是天津地区有记载最早的县城遗址。
杨村第四中学扎根这片沃土,秉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崇德、尚智、健体、蕴美的校训,积极推进以人为本、五育并举,为传承古泉州泥塑这一独特艺术形式搭建平台。




嘉宾云集,共襄文化盛举






活动现场,杨村第四中学党总支书记朱万水,党总支副书记、校长石青山,副校长崔红兵及学校中层干部、教师代表、古泉州非遗泥塑工作室成员齐聚一堂。特别要介绍的是古泉州非遗泥塑工作室负责人张旸老师。

张旸,天津武清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武清区政协委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泉昇中学美术教师,古泉州非遗泥塑主持人。曾多次参加美术比赛展览获奖,泥塑作品获得国家专利、课程荣获教育部津贴,优秀政协委员、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等。《中国文明网》、《中国教育报》等刊登报道。


精彩致辞,指引传承方向


首先朱万水书记深刻阐述了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性,为古泉州非遗泥塑工作室杨村四中成长基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后,张旸老师讲话。

他凭借“九技五法”的精湛技艺和写意与写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使古泉州泥塑作品兼具深厚历史底蕴与现代审美。他创作的“这方土地这方人”系列作品,讲述历史上对这片土地有贡献的人物,传递文化精神,彰显了古泉州泥塑的精湛技艺。


捐赠图书,传递知识火种


为丰富校园文化资源,给同学们提供更多学习古泉州泥塑知识的素材,张旸老师精心准备了图书《人间有味是清欢 泥塑作品集》捐赠给学生代表。

这些图书将成为同学们探索古泉州泥塑艺术世界的宝贵财富。


揭牌时刻,开启传承新篇


接下来石青山校长与张旸老师共同揭开红绸,古泉州非遗泥塑工作室杨村四中成长基地正式成立!

签名留念,许下美好期许


学校领导朱万水书记、石青山校长和古泉州非遗泥塑工作室负责人张旸老师在泥塑板上摁手印、签名留念。

他们的手印和签名不仅是对成长基地的美好期许,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希望。



互动体验,感受艺术魅力




最后,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来到古泉州非遗泥塑工作室杨村第四中学成长基地,在张亚楠老师和马文博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互动体验。

现场准备了绘画工具和鲜花,同学们此前做好的泥条盘筑、杯子也已就位,大家分组进行插花创作,交流互动、分享艺术灵感。



        此次古泉州非遗泥塑工作室杨村四中成长基地成立暨揭牌仪式圆满结束。活动让大家更加了解和热爱古泉州非遗泥塑这门艺术。期待未来,大家共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附件:
 
分享到: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