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进“通武廊”区域合作增项拓面,落实《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2025年工作计划》指导精神和相关要求,围绕《天津市基础教育未来教育家攀登计划》,近日,武清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举办了“通武廊”百名骨干校(园)长及百名学科名师队伍高端引领培训。此次培训的主题是“乘DeepSeek东风赋能教育变革 秉教育初心弘扬时代精神”,旨在以人工智能时代发展为契机,通过对AI大模型在学校管理和学科课程建设方面的典型的优秀案例的应用分析,提升“通武廊”三地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理念、加快数智化转型,为区域教育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白文刚,通州区教委党建科刘敏慧,通州区教委人事科李凯强,廊坊市广阳区教育和体育局师教科副科长王玉芝,以及武清区教师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李文和,副主任甄珊艳,武清区教育局人事科科长陈颖,武清区教师发展中心培训部部长李辉出席活动启动仪式。来自“通武廊”三地共计200名骨干校(园)长及学科名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武清区教师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李文和作启动致辞。他说:人工智能正以"大鹏一日同风起"之势重塑教育生态,举办此次培训,正是要乘DeepSeek技术东风,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勇气深度推进教育改革。他还向与会者提出三点期待:第一,以教育家精神为舵,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第二,以协同发展为本,打造区域教育共同体;第三,以数智化转型为帆,勇立教育变革潮头。

北京宏志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赵勇首先拉开了专题讲座的序幕。他与大家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宏志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分析》,通过鲜活的案例、详实的数据和可复用的模型,为大家描绘了AI技术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学生评价等场景中的生动图景。无论是“智能备课系统”还是“个性化学习路径追踪”,都让大家看到了技术赋能教育的无限可能。


人工智能不仅需要单点突破,更需跨学科的融合创新。下午,聚焦“AI如何赋能学科课程建设”这一核心议题展开专题培训。特邀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部部长、生物学学科主任、市级教研员王健主任作专题讲座。王主任以《跨学科视角下AI赋能学科课程建设》为主题,带领大家打破学科壁垒,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融合创新方法与实践路径。从跨学科的逻辑框架到学科融合的典型案例,从理论构建到工具应用,为大家呈现了一场兼具深度与广度的学术盛宴。


此次培训活动不仅为“通武廊”地区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他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参训人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推动区域教育的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培训开启了通州、廊坊和武清三地骨干校(园)长学科名师携手共进的新局面,对“通武廊”三地教育的深度合作和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必将深入推进三地教育要素自由、高效地流动,打破地域壁垒,催化三地文化向着更广范围、更深层次融合迈进,开启区域协同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