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版本小于11,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
当前位置:

【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打造最美乡村,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来源:  天津市武清区政务服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3-07-27 10:01

  夏日傍晚,东马圈镇东马圈村的休闲广场上,三三两两的村民聚在一起,摇着蒲扇,诉说着近年来村子的变化。




听村里老人说,很早之前,这里有一条水质清澈、上下见底的河,在农业生产、防洪排涝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到夏季,不少村民在此打鱼摸虾,洗澡纳凉,好不热闹。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河道功能淡化,逐渐垃圾成患,水质空气严重污染,蚊虫杂草溢满两岸,给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大家苦不堪言,久盼治理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村“一肩挑”周淑仿道出了难处:“河道清淤总是治标不治本,村里早就想填了这条臭水沟,奈何涉及周边50余户村民。曾经村里疏于管理,出现很多挤街占道现象。如今,让老百姓拆除违建,让出自家地方,可就难了。”

        乡村要美,美在文明;民风要正,正在村规。

      “不乱搭乱建,不乱贴乱画,不挤街占道,实现公共秩序美观……”今年,东马圈村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党建为引领,在区民政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助力下,着力完善村规民约,还成立了全区首支村规民约监督志愿服务队,在村内针对村规民约制度落实情况,开展宣传、教育、监督等活动。新的村规民约得到了全村人的认可,并迅速转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大家主动扒房子、让地界儿,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到2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现在的休闲广场,成为历史教育基地、宣传党方针政策的阵地、村民休闲娱乐的新天地!”周淑仿开心地说。

        村“两委”班子趁热打铁,将荒废多年的集贸市场前身也进行了整治,打造了一条崭新的党建步行街

↑党建步行街治理前

↑新修建的党建步行街


“这里曾经是一个繁华的集贸市场,随着村庄发展,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审时度势,将集市迁移到了104国道西侧,此后这条街开始冷落清凉,村民搭了临建小房,有的养些鸡鸭家禽,有的堆放木头杂物,卫生环境逐年变差。”周淑仿说,“新的村规民约修订后,大家自愿拆除违建,不仅没有一分钱补偿款,还敲锣打鼓的开工。不足一个月,这条步行街就已焕然一新。


现在,村民们茶余饭后,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休闲广场和党建步行街,墙上贴着的村规民约、党建标语也潜移默化地入脑入心。“我们有了活动的场所,文明实践活动也更加丰富了,前几天还在广场举行了庆‘七一’文艺汇演。”村民耿宝增说,休闲时间村民可以到广场跳跳舞、打打球,不再整天局限于家里看电视和玩手机,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增进了解、联络感情的平台,邻里矛盾大大减少,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乡风也更加文明。



在村规民约熏陶下,看得见的环境正悄然发生变化,看不见的文明乡风也吹进百姓心田。

        红白事,曾是农村一些人的烦心事。事主花费大,有的结个婚欠下数十万元外债;宾客“随份子”,数额也一度越来越大。

        为此,东马圈村建立起村规民约,鼓励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大操大办,不搞陈规旧俗,杜绝铺张浪费,清新的风气正在乡村里形成。镇人大副主席孙志海说:“村规民约修改后,把乡亲份子、办丧时限、宴席都进行了细化,有效遏制互相攀比不良风气,说出了大家不好意思说、不敢说的话。现在村民专心念好致富经,再也不担心红白事的问题了。”



村规民约不是一纸空文,更不是墙上的装饰品,它是集广大干部群众智慧的成果,把它融进村民的心里,才能让村规民约更有力度。

        如今,东马圈村家家比收入,户户比卫生,人人比孝敬,群众的精神面貌持续提升,乡村发展呈现出一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喜人景象。



东马圈村的蜕变,只是东马圈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以村规民约修订为切入点,东马圈镇基层微治理行动全面推动,通过修村规、定民约、树新风的方式,该镇各村“约”出了良好的村容村貌,“约”出了移风易俗新风尚,更让村民从乡村治理的“旁观者”变为了“当事人”,初步形成了村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良好局面。目前,该镇13个村已实现村规民约监督志愿服务队全覆盖,董标垡村鲁士珍家庭荣获天津市最美家庭称号,田家务村黄金花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镇党委书记车万里表示,“当前,镇党委围绕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区委‘3+1+1’工作思路和区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深化打造‘一网双联’党建品牌,各村按照‘成立一支队伍、制定一个规范、设立一块宣传阵地、组织一场活动、树立一个典型的‘六个一’工作法为抓手,正在努力打造村规民约东马圈品牌和样板,激发村级治理内生动力,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走深走实,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附件:
 
分享到: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