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版本小于11,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
当前位置:

【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区特教学校赴静宁特教学校开展学访交流活动

来源:  天津市武清区政务服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3-07-14 10:04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政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分享交流,切实提升武清与静宁两地特教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近日,武清特教一行7人走进静宁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学访交流活动。


1

参观校园,感受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

在简短的欢迎仪式后,静宁特教校长王辉为我校学访团一行详细介绍了静宁特教学校的历史发展沿革、特色办学理念、教师专业发展、取得的办学成果等。随后,在静宁特教领导、老师的陪同下,我校教师参观了学校校园文化、各功能室、校史馆、实训基地、学生宿舍等,了解了学校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及办学条件,使我们感受到静宁特教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

2

观摩课堂,共研言语康复教学策略

参观结束后,老师们观摩了静宁特教梁文老师执教的言语康复课《d音节发音训练》。课前,梁老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本节课的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环节等进行了简要地介绍。训练初期,梁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了呼吸训练、舌部和咬肌力量训练等语前准备活动;在发音训练环节,教师采取示范发音、学生模仿、互动游戏等训练方式指导学生习得发音的技巧和词汇,再辅以生动、直观的图词卡片等教学具,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发音和表达。

 观课结束后,武清特教言语康复教师高丽在线分享了听课感受。她在总结本节课优点的同时,还提出了三点建议:1.训练前期,增加词语前测,考察学生对本节课训练内容的掌握程度;2.训练准备阶段,根据学生情况增加与声母d发音相关的训练,如,舌尖与上齿龈接触的训练;3.增加训练后测,检查学生训练目标的达成情况。

3

培训引领,传授言语、肢体康复技能

为了更好地引领静宁特教教师开展康复训练活动,武清特教高丽、孙强两位老师分别就言语康复、肢体康复两个专题为静宁特教全体老师进行了培训。

在言语康复专题,高老师结合构音训练基础理论、训练内容、训练方法等进行了细致地介绍,还通过微课教学资源、实际教学经验、直观的构音示范,详细介绍了自己在构音训练中的做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孙强老师的培训主题是《 动作训练基本原理 》。他向大家全面阐述了脑瘫的分类、脑瘫儿童的认知及能力发育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脑瘫的观察及评估方法,并结合案例介绍了不同脑瘫儿童常用的训练方法、训练器材等。

4

点单指导,开展信息技术实操培训

随着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提升,静宁特教各教室都配有电子白板、希沃教学软件等,但老师们对希沃及配套软件的使用、PPT制作等应用能力亟待提升。应静宁特教点单“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的业务需求,武清特教郑少鹏、于晓龙、张伶伶、李方方、吴照凤等5位老师分别就多媒体课件制作进行了实操培训。

PPT是常用办公、教学软件。于晓龙老师针对教学课件制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享,并结合具体案例及自身经验,分享了PPT制作过程中的实用技巧。


张伶伶老师以制作“模拟存取款一体机”软件为例,运用交互视频、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详细介绍了如何调试PPT编程环境、怎样插入控件、编写控件代码等控件的使用方法。

吴照凤老师以教学软件《好吃的水果店》为例,详细介绍了希沃软件中“课堂活动”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分组竞争”、“超级分类”两个趣味活动的实操演示、逐步讲解,使老师们在生动地讲解与直观地示范中,快速掌握了希沃“课堂活动”的创建方法。

李方方老师则是围绕“希沃”、“希沃课堂助手”软件的传屏互动功能进行了分享。随着李老师的操作,学生的作业被传屏到白板上,老师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实时评价学生作业;课堂教学中,也可以使用移动设备及虚拟交互软件,将可爱的“小白兔”、“北极熊”带进课堂,促使培智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互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还实现了信息技术增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基于培智学生认知特点,生动的教学课件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郑少鹏主任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为静宁的老师们介绍了软件——“万彩动画大师”。郑主任采用“案例演示-实操示范-指导练习”的方式,边实操讲解操作步骤,边“手把手”地指导老师们上机练习操作。随着老师们的实操练习,一个个的卡通人物能走、会说、能跳,逐步实现教学所需的互动功能,武清、静宁两校教师完全沉浸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收获满满……


2020年,武清特教与静宁特教响应东西部对口帮扶号召,结成“友好学校”并开展长期交流活动,就学校管理、教学科研、德育管理、党建与安全等方面工作进行了互学共建。三年来,两地特教学校共组织了5批次线下学访交流,开展了“新课标培训、个别化教育培训、听评课活动、班级管理经验交流“等7次线上分享,有效促进了两校教师专业能力的共同提升。未来,两校将继续相互学习,深入交流,持续推进东西部优质特殊教育资源的共享,携手共谱两地特殊教育新篇章!

附件:
 
分享到: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