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武清区专场新闻发布会。武清区委书记刘惠,武清区副区长、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管委会主任刘松林,武清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张新鹏,武清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张鹏,京清汽车产业园总经理沈海军介绍武清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京津产业新城“新产业之城”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所关心的问题。
刘惠介绍:
武清建制于西汉,唐天宝元年更名武清,取意武功廓清,区域面积1574平方公里,辖29个镇街、7个产业功能区,常住人口120万。武清是京津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交通便捷畅通、产业基础雄厚、生态环境优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重点建设的“4+N”功能承接平台之一,是武清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主抓手。党的二十大以来,武清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等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在市委、市政府有力领导下,在前期夯基垒台基础上,推动京津产业新城规划建设全面提质升级。2023年9月,《武清京津产业新城规划建设方案》经市政府批复实施,其主要特点是:一是明确了新城定位,提出打造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新平台、高端产业集聚新高地和京津科技人才创新城,建设“新产业之城”。二是确定了整体布局,21.98平方公里的科创先导区“一核引领”,91.7平方公里的7个产业功能区“多点支撑”,“一城一带一商圈”(京津产业新城、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以高端时尚消费和车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新商圈”)“全域联动”。三是优化了产业体系,按照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把握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科技创新产业协同趋势,立足武清资源禀赋,着眼新动能、新形态,提出构建“3+3+4”产业体系,即培育智能科技、生物医药、高端时尚消费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壮大装备制造、汽车及核心部件、新材料3个优势产业,布局未来智能、DNA存储、新型储能和前沿新材料4个未来产业。
两年来,我们边谋划、边创新、边建设、边招商,推动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全面起势、蝶变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成为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重要平台、天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的重点平台、通武廊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的重要组成和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区内拥有北京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企业261家。近两年市场化引进北京投资来源落地项目57个、总投资262.8亿元。二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搭建天大合成生物、清华超滑等重大创新平台,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9个,新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03项、落地成果转化77项,“京津研发、武清转化”正在加速构建。智能科技、生物医药“双高引领”的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前三季度智能科技、装备制造、轻工3条主导产业链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数实融合加速,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14个智算中心加快建设,智谱AI、百川智能等大模型领军企业落户,数字经济关联企业320家。三是投资促进和项目落地态势良好。近两年新引进项目1201个、总投资534.8亿元,智能科技、生物医药研发孵化“两基地”等标志性片区加快建设,千亿级特变电工电气装备集团、宗申数引网等增量项目落地,丹佛斯、麦格纳、艾默生等现有项目正在增资扩产。四是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构建“党工委+管委会+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平台公司”管理运行机制,理顺7个产业功能区建、产、投、服一体化综合运营服务体系。发布支持核心区发展政策措施“二十二条”,设立6只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建成服务企业的新城规划服务厅、发布厅、产业会客厅、创新创业服务厅。
在京津产业新城“新产业之城”建设的带动下,全区保持向上向好向新的良好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