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人社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不懈探索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实践,从“政策宣讲、案件调解、庭审质效”三个关键环节入手,有力推进劳动人事争议处理见实效,切实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
一、抓政策宣讲,打造争议化解立方体
为帮助企业提高守法意识,武清区人社局推出“法治人社志愿青春”的活动,由青年仲裁员组成宣讲团队深入伊利、娃哈哈、信义玻璃等重点企业开展用工体检,针对发现的违法行为及时向企业下发仲裁建议书,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从源头减少劳动纠纷发生。利用新媒体扩大宣传范围,在“武清人力社保”公众号上开辟“人社课堂”栏目,定期推送劳动用工方面法律法规、常见劳资纠纷案例,对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病假工资等企业和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度解读,阅读量超过两千人次。
二、抓案件调解,构建争议调解闭合圈
将调解思路贯穿案件处理全过程,会同区司法局成立联合调解工作室,后根据工作需要将区法院、区总工会纳入工作室成员单位,推动人民调解与仲裁调解相结合,形成四方协调机制,构建多部门衔接的多元化调解格局,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共调解案件4000余起,工作室被人社部等四部委评为全国百家金牌调解组织。指导27家大中型企业成立了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发挥其熟悉企业运营规则和劳动者情况的优势,引导当事人优先通过调解方式解决劳动争议,将调解工作纵向延伸到最前端,从源头解决争议,截至目前,企业调解委员会共成功调解案件128件,受到职工群众一致好评。
三、抓庭审质效,画好争议处理同心圆
高度重视提升仲裁人员专业素养,每周召开业务学习会,实现业务学习常态化,不定期召开疑难案件分析会议,对重大案件、难点案件开展集中研究,提高仲裁水准。经常邀请兄弟单位、司法部门共同开展经验交流座谈会,学习其他单位先进经验及劳动用工领域最新法律法规。2023年共审结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190件,当期结案率99.97%,案件调解率78.76%,为3543名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4302.94万元,有力地维护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