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

武清新闻

武清推动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建设 塑造运河文化品牌
来源:美丽武清
发布时间:2024-01-09 08:55


悠悠大运河,源远流长,流淌千年,哺育雍阳这片沃土生生不息,孕育深厚的运河文化。大运河武清段地处中国大运河文化带核心区,总长62.3公里,流经10个镇街,是出入首都北京的水路咽喉,拥有河道、水工设施、古建筑、古遗址、石刻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2023年,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专项指挥部扬帆勇进,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行动化、具体化、项目化做好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三篇文章,以实际工作推进天津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和区委“3+1+1”工作思路见行见效,让我们的母亲河再添新彩。


一、彰显运河特色,保护好“她


2023年,武清按照真实性、完整性要求,坚持保护治理优先,不断构建“共抓大保护”格局。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武清开展文物影响评估,认真履行文物安全监管职责,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已完成 164 处文物点位的巡查全覆盖。推进运河沿线重要遗址遗迹考古挖掘和修缮,向市级文物局申请考古调查项目 4 项。建立健全保护网络,切实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水平。在强化运河治理成效方面,武清坚持落实河长制,对城区段沿线七支渠等 6 个入河口门水质持续监测,对水质不达标的反馈属地、限时整改。开展城区污水排放排查、生态状况调查监测与评估工作,实施新一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PPP 项目,推动大运河武清段成为“两山”理论的实践高地和示范样板。


二、深挖运河内涵,传承好“她


去年以来,武清充分挖掘大运河文化价值,区融媒体中心与市级媒体工作室联合成立工作专班,围绕运河历史、非遗文化、高质量发展等主线,先后深入运河沿岸、区博物馆、南蔡村镇、城关镇等点位,对御碑亭、潞水帆墙、土城村砖雕微缩景观历史建筑群、运河号子等内容进行实地探访,拍摄运河文化纪录片,成片后将陆续在央级、市级、区级媒体和网络媒体平台全覆盖播出。为传播大运河承载的当代价值和时代精神,武清深挖史实,编辑《武清运河文化历史丛书》和《文运武清》。设立“书香运河”文献平台,共收集整理了110 种、1200 册运河主题图书。新评选出 1 个国家级、10 个市级非遗项目。积极释放非遗+产业消费场景新活力,建成并试运营全市首家区县级文创展示平台。在“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仪式、“通武廊三地交流展示等各级各类活动中,展演我区非遗项目,彰显出武清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此外,武清创办“武清运河文学奖”,征集运河题材诗歌、散文、短篇小说共计 312 篇,绘制62.3米《武清行运图》古今双长卷,塑造好运河文化品牌,显著提升武清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创新融合文旅,发展好“她


2023年3月和12月,福运武清都市农业公园首批和第二批落地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分别举行,签约项目36个,总投资 50.9 亿元,武清完成“福运武清都市农业公园”区域品牌设计,构建“1+6+N”空间布局。过去的一年里,武清依托运河主轴,加快推进通航、强化产业支撑,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推出“运河田园沉浸游”“时尚都市休闲游”精品旅游路线,激发消费需求。同时,在“美丽武清”公众号发布手绘地图,微信小程序同步上线,建立并投入运营武清文创展示平台,集中展示 10 余家企业的 100 余种文创产品,打造具有武清特色、聚集武清文创资源的空间场景。


去年以来,武清围绕运河文化旅游发展、运河沿岸乡村振兴、运河通航协同发展、运河生态保护等主题广泛进行宣传报道。充分发挥“美丽武清”新媒体矩阵、电视、广播等全媒体平台在宣传引导、展示集纳方面的优势,结合商贸文旅、非遗、大运河文化、乡村振兴等内容,与北京通州、河北廊坊联合打造《“畅说”家乡事 “玩转”通武廊》京津冀区域性全媒体品牌栏目,深入宣传运河沿岸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文遗传承、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成就。


新岁启始,大运河的碧波荡漾着春的能量。新的一年,武清将继续紧盯大运河沿线各项工程,以大运河为纽带,形成 “串珠成链,以链带面”的区域游览路线,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推动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建设与京津产业新城、“新商圈”规划建设协同联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将千年大运河打造成为“扬帆千里、福运武清”的一张闪亮名片,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