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柳行太平车会主要流传于京津河北等地,是本市唯一一道保持历史原貌的民间花会,在京津一带很受观众喜欢。
清朝末年,北京通州一位河北梆子艺人到武清定福庄教授了太平车会。此后,西柳行村一潘氏庄户变卖了自家六十亩地,组织了一拨人到定福庄拜师学艺。之后潘氏又把通州四位教师请到西柳行村进一步教授,至今西柳行太平车会已有六代传人。
西柳行太平车会表演的是晚清小说《施公案》中八腊庙会捉拿费德功的故事情节。清朝康熙年间,恶霸费德功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后由一批武艺高强的勇士乔装打扮去赶庙会的时候趁机将费德功拿下,为百姓铲除恶霸的故事。
太平车会的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都具有戏剧特征。武艺高强的张桂兰扮演美女即坐车人,贺仁杰男扮女装成拉车人,褚彪扮成推车的老渔翁,黄天霸、朱光祖扮成一对卖艺人,每人手中各持一条“霸王鞭”,金大力扮演大丑婆,关太扮演二丑婆,大丑婆是整个舞蹈中演员与乐队的指挥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机敏,随时指挥乐队和演员的各种变化。二丑婆的动作和大丑婆有些相似,右手拿团扇 左手拿烟袋、手绢,腰身左摆右晃,滑稽中带着灵活。推、拉、坐车三人虽动作不同,却协调一致,其三人身体前俯后仰、起伏颤动。黄天霸、朱光祖扮成两个卖艺人,两人动作基本相同,但幅度较大,动作多强调外刚内柔之美,表现出一种霸气、灵气。
在音乐的配合上,大多用跺头或四击头等鼓点。全场还有大十二月、小十二月,共二十四段唱腔,也是边表演边演唱,其中唱段为:四季叠罗、大上寿、下西相、春来到、夏景、秋景、冬景、小上寿、哭五更、采茶、接断桥、绣兜兜、绣门帘、七夕曲、四季景、摘葡萄、摘黄瓜、出塞、大十二月、小十二月、叠罗、西相、春景上大寿。
主要表演段落有:走场、跑场、上桥等。其特点有文场、武场、唱跳结合、很有观赏性。行场和文场是捉拿费德功来回路上的动作情节,跑场是捉拿费德功时的武打和敌对时的惊险场景,因为在捉拿费德功的路途中,山多、水多、桥多,因此此会有六段上桥动作情节,因车内藏有兵器,上桥时表现得又沉重、又惊险,难度大,表演时即优美又逼真。
太平车会经过多年表演历练已经在舞台、广场、公园等地多次参加演出和比赛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1987年参加首届天津农民运动会开幕式花会表演;同年津沽民间花会大奖赛荣获一等奖;1988年、1989年,参加天津市北宁公园和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宫、古文化街代表武清区参加花会表演;1994年、1995年为弘扬民间花会艺术多次献艺首都。1992年代表天津市参加第二届中国沈阳国际秧歌节暨全国优秀秧歌民间舞蹈大赛,并荣获二等奖。1990年“太平车会”项目收录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天津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