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板书,即是用快板的形式说书。李派快板书源于快板,“快板”这一名称出现较晚,早年叫做“数来宝”,也叫“顺口溜”、“流口辙”、“练子嘴”,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演变发展成的。“数来宝”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沿街乞讨演唱,二是“撂地”卖艺,三是舞台演出。李派快板书形式萌生在数来宝发展的第二阶段,并在五十年代中期开始盛行。
李派快板书由一个人边打板边演唱,有时插入白口。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容量大,篇幅长,是一种叙事性的快板。李派快板书的基本表现形式,即突破了原来数来宝“三 、三、七”的句式,在七言对偶的基本句式之外,增添了单字垛、双字垛、三字头、四字联、五字垛等句式,以及重叠 、连叠句的长句式。随着句式的丰富,“七块板儿”的运用也有了新的演变,他创造出了几种板点儿,单点儿用于开书板儿和段落之间的过渡;双点儿打起来,让演唱入情入景;大小板儿的混合点儿烘托气氛渲染激情。
李派快板书创始人李润杰(原名李玉魁)系天津市武清区城关镇大桃园人。作为武清原县城所在地的城关镇,是“雍阳古郡”故址,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为李派快板书的普及与传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李润杰幼年家贫,7岁时学过评戏小生及吹打乐器。14岁到天津当童工,学绱鞋。四年后出师,被日本侵略者抓到东北当劳工。后因工伤无法劳动,流落街头以乞讨头为生。在行乞中学会了数来宝、变戏法,后拜段荣华、焦少海为师,学说评书、相声,加上“数来宝”,一人兼通三艺。
1949年,李润杰开始自编小段,配合中心任务宣传。次年去西安,撂地演出相声、数来宝、太平歌词等。抗美援朝期间曾私人义演募款捐献飞机大炮,并为北方广大灾民募捐寒衣,获西北文化部颁发的进步艺人奖状。1952年赴抗美援朝前线演出。1953年参加天津广播曲艺团,后转入天津市曲艺团,专门从事快板演唱。
李润杰常年深入生活,汲取素材,自编自演了大量优秀的快板书节目。代表作有《劫刑车》、《巧劫狱》、《千锤百炼》、《抗洪凯歌》、《熔炉炼金刚》、《王七学艺》、《隐身草》等。
作为快板书的创始人,李润杰先生在说唱艺术上勇于探索、锐意求新、兼容并蓄,注意汲取、借鉴姊妹艺术的优长。积极致力于快板书艺术的革新,吸收、融化了山东快书、相声和评书以及话剧艺术的某些优长,对于旧的数来宝演唱形式,从打板技巧、语言句式、表演风格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创新,创立了快板书这一新的曲艺品种。其主要特点是:板点丰富多变,句式灵活自然,讲究语气,注重表演。因而能够鲜明生动地描叙故事、刻画人物,富有艺术表现力。在表现故事、刻画人物方面,运用了评书的艺术手法;抖包袱则掌握了相声迟疾顿挫等技巧,以体现风趣、幽默的艺术特色。为了提高艺术格调,摒弃旧数来宝的“江湖气”,李派快板书在演唱上丰富了多种唱法,对节子板的持打和伴唱的“点儿”,也进行了不少改进和创新。表演上突出了人物的刻画,动作、表情夸张而不失真,场景的描绘如临其境,“包袱儿”的处理恰到好处。使李派快板书在全国众多曲艺形式中独树一帜,积淀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和广泛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