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无障碍 简体 | 繁体 长者模式 长者模式

武清区2020年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总结
来源:天津市武清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1-08-31 16:41

20178月,武清区委、区政府从全区622个行政村中倒排200个困难村和8个经济薄弱村,启动了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工作中坚持统筹抓好工作进度和项目质量、面上创建和精准推进、任务达标和长远发展,聚焦高标准、高质量,整合区直部门、镇街、帮扶村、帮扶单位、帮扶组各方面资源力量,合力攻坚、狠抓落实,奋力攻取新一轮结对帮扶圆满收官的堡垒。截至目前,累计为208个帮扶村投入帮扶资金22.9亿元,助推208个帮扶村的73项指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抓组织建设,强党建引领

坚持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提升困难村党组织组织力,全区208个帮扶村全部建成五好党支部,为帮扶村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结合2018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优配强了208个帮扶村两委班子和一肩挑全区共选派36名机关科级干部到村任职,选派31名专职党务工作者担任党组织书记,村两委班子35岁以下的比上届提高20.4%,大专以上学历同比提高11.4%。围绕巩固换届成果,育管并重强化带头人队伍建设。持续开展换届回头看,对村 两委干部履职情况开展全覆盖实地查访,发现处理问题干部14人;实施头雁培育计划,采取全覆盖轮训+精品小班培训+先进帮带后进+手机短信提示学习模式,提升能力素质;出台行政村考核评星和村干部管理两个《办法》,实施村干部指纹打卡制度,督促规范履职。紧扣全区七大战役、21场攻坚战,开展决胜攻坚战、党员作示范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带动2.2万名农村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展现风采、聚力攻坚。抗击疫情期间,豆张庄镇王尔唐同志、徐官屯街道黄金华两名党员在疫情防控中不幸牺牲,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使命初心,分别被追授为天津市、武清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围绕强化镇街党委龙头作用、强化党员日常管理、强化村务监督等7方面内容,出台基层党建“1+7”文件,构筑抓党建制度支撑。制定农村基层有效治理标准化体系,建立起村党组织为轴心的一轴三体工作机制,细化村级事务18项制度、30项流程,实现村级事务处理标准化。高标准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安排专项资金2.7亿元,按照外观风格、内部结构、建设流程、装修设计、管理使用五统一原则,完成改造提升党群服务中心430个,改造面积15万平米。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标准,每年投入2.1亿元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比2018年换届前增长6000万元,有效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二、抓产业帮扶,带动富民强村

坚持把发展壮大产业作为帮扶最直接、最有效的工作路径,以特色产业带动村庄增收、群众致富。截至目前,全区26个产业项目全部建成运营,并均已见到收益。突出一镇一业、资金整合、保底分红的运作模式,综合研判确定体现镇域特色的好项目、优质项目。全区共谋划现代都市型农业项目14个,仓储物流项目2个,商务楼宇招商项目10个。区财政投资2.6亿元,对全区26个产业项目给予重点扶持。依托区域内镇村现有的青萝卜、红番茄、青玉米等特色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采取特色产业+项目的方式,整合资源,将帮扶产业项目纳入现有特色产业项目大盘子。深挖龙头企业潜在能量,依托技术和市场优势,采取龙头企业+项目方式,将帮扶产业项目与龙头企业拴连,借船出海,带动帮扶产业项目高效运营。先后培育了白古屯镇桐林生态园、下伍旗运河东畔产业园、南蔡村粜粮务产业园等12个优质农业产业项目,成为带动村庄发展和村民增收的新引擎。依托小兔拔拔”“小熊掰掰”“小雀登枝武清果蔬品牌,定期组织开展进京系列宣传活动,与商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广现代企业+小农户直接对接的产销模式,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和益农信息社,多渠道销售困难村农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既壮大集体经济,又带动农民增收。根据产业项目合同测算,208个困难村2020年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过20万元。

三、抓基础设施,改善乡村环境

突出乡愁、宜居,着力改善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区财政投资4.8亿元扶持美丽村庄建设。目前208个帮扶村均达到美丽村庄建设标准。坚持立足村庄特色、塑造乡村魅力、不搞大拆大建,强化区级主导,统筹各村建设标准、指导单价和资金匹配,统筹农委、水务、住建等部门协助村庄设计好空间结构、道路通行、生活服务、村庄环境四种布局,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第三方实地踏查、组织专家论证基础上,编制建设规划,规范农村风貌管控。聚焦工程质量,组织农委、卫健委、交通局、水务局等20家区直部门细化工程建设标准,形成水、电、路等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28项,地上地下一体推进。聘请第三方监理机构,对各村建设项目实施前期实地核查、中期巡回督查、后期统一验收,确保每一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成为精品工程。突出责任落实、日常巡查、考核管理、专项奖励四个重点,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分别制定针对性管理办法,形成农村全域清洁化管理制度体系。定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成效量化排名,区财政投入1632万元,对优秀镇街、优秀村庄给予专项奖励;对排位后三名的镇街,分别按照510的标准进行处罚。

四、抓有效治理,促进村庄和谐

紧扣文明、和谐,深入推进文明村庄和平安村庄创建,以文明乡风为脱贫攻坚筑魂。抓实文明村庄建设。搭建四类载体平台,推动全区208个村全部建成文明村庄。落实一课四讲,做强百姓课堂宣讲项目,组织党校专业讲师、一线记者、新乡贤、农技专家、致富能人5类人员开展巡回宣讲,提振脱贫信心;建立一站四队,打造村级文明实践站,组建学习宣传、文化健身、互帮互助、文明风尚4类志愿服务队伍832支,推进文明实践;抓实一约三会,逐村修订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和美家理事会3类村民协会作用,助力移风易俗;开展一评一乐,定期组织星级文明户评选,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打造农村文化乐园、草根舞台,组织村歌大赛、广场舞大赛等系列文体活动,倡导幸福生活。抓实平安村庄建设。深化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1号工程创建,逐村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区财政投资2.5亿元,推进技防网建设、智慧交警建设和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建设,架设前端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点位2000余个、铁路护路视频监控点位60余个,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武清城市慧眼建立区级、镇街、村社区三级信访维稳套娃体系,做强乡贤调解协会,成立了区乡贤人民调解协会,强化矛盾纠纷化解,加强重点人员管理,问题隐患有效管控。今年1-7月份,共发生赴区以上农村信访18件,同比下降21.7%

五、抓兜底保障,不落一户一人

坚持精准识别、精准认定、精准救助,全区低保、低收入、特困供养等10837困难群众全部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依托民政系统筑基工程,对村、社区30万户居民定期进行排查走访,动态掌握困难群众生活状况,建立台账销号管理。开通困难群体求助微信扫码直通车,快审快批、及时救助。组织3790名镇村干部、帮扶干部通过一对一”“等方式,直接联系服务低保、低收入、散居孤儿、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9类困难群众6526户,向困难群众逐一发放《联系服务卡》,实现困难家庭与联系人双向联系、双向交流,联系人通过上门入户、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走访,及时了解需求,帮扶解决困难问题。围绕临时救助、急难救助、点球式救助、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等系列救助内容,持续完善救助保障制度体系,制定形成了《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定实施细则》《发点球式精准救助实施办法》《临时救助实施细则》《因病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实施办法》《关于做好困难群体主动发现工作的意见》等多项救助政策,特别是针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边缘群体,近期及时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区社会救助脱贫攻坚兜底保障行动实施方案》,形成有力的兜底保障政策支撑。实现区内困难学生学前至高等教育资助全覆盖,全区2575困难家庭学生全部纳入全国资助管理系统,2017年以来累计为困难家庭学生补助生活费786.6万元。全区208个帮扶村2019年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21.5万人,累计投入各类医保补助资金约1.7亿元。坚持资金优先保障、指标优先保障、房屋优先鉴定、优先调研排查、优先施工建设五优先原则,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2401户,切实解决了困难群众安居问题。针对疫情期间企业用工减少的实际,靶向发力,及时开发镇街防疫、卫生、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区财政按每人每月1000元标准发放工资,实现转移就业兜底安置8409人,确保群众生活正常进行。

附件: